中国人情(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模糊,那是境界

虽然,最早把圆周率π精确算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的中国人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比欧洲人的精确至少早了1000年,但更多的中国人所擅长的,所信奉的,还是模糊,习惯了,也喜欢模糊。

2013年1月北京乃至大半个中国闹雾霾,有人改写了《北京北京》,唱得很好,网上传唱很广,歌里描述华北的超级雾霾用了“仙境”这个词儿。

啥叫仙境?

——模糊呗!

看古书,《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镜花缘》《山海经》……云雾缭绕,烟涛明灭,所谓云阶神霄,就是仙境!

明白了——中国文化里的仙境,中国人情中的仙境,第一特征是得模糊,模模糊糊。

看中国古代的风景画吧,基本上都是灰蒙蒙的,模模糊糊、若明若暗讲究那叫作“意境美”,再看看西方的那些油画、风景画,哪一幅不是色彩斑斓、鲜艳亮丽的,想象一下阿尔卑斯山的明朗秋色,再想象一下黄山的云笼雾罩,差不多就已经有充分的感觉比较了。我不大懂画,可看我们那些名画如《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游春图》等,再对比一下《金色的秋天》《农村风景》《奥芒斯河谷》《垛草》等那些西方名画,感觉上就能立刻明了。

人的五大感觉系统中视觉第一,中国式的普世美感是怎样的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里描述了这样的需求: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浓不好淡也不好,不清不楚才是妙,看不清楚,当然也说不清楚,是视觉,也是事理:

人世间,若是真的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可就会有点儿活得受罪了,若要像神仙一样活着,那就别太明白,别太清楚。

事实上,即使是最科学的科学——数学,到了1965年,还是生出个“模糊数学”;即使是发展到20世纪的物理学,爱因斯坦、海森堡那样的高智商人物,也都得出了一个“测不准原理”,因为到了很高的高级,反倒说不清楚了。同样,所谓高层次的一些人,做的好些事情,也是让正常活着的大多数人说不清楚,甚至匪夷所思的。

即使是白头偕老的恩爱夫妻,几十年下来,问谁能说得清楚对方究竟有哪些优点呢。

人是什么?很多字典、词典、百科全书都说不清楚,所以可以干脆把人定义为“说不清楚”。模糊一些才是真正的人味儿,要和活的真人好好地交往,可能越追求精确,就越减少了人的味儿。

见过好多家企业,跨国公司、央企巨头、民营私企,大到千亿,小到百万,粗略归纳一下,发现那些特强调流程的科学、系统、严谨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往往越会降低企业的执行力的,当然也就降低了在“说不清楚”的社会环境中的竞争力。


因为模糊,所以受欢迎的商品是“有点儿甜”的农夫山泉(其实我们知道没加糖)是“我们能证明,你看起来更年轻”的化妆品,其实我们知道只会更老。

因为模糊,所以一些酒店餐馆,服务员上的第一瓶名酒可能是真的,喝完再上酒,那第二瓶、第三瓶后无须上真酒,因为客人酒后喝得“不清楚”了。至于到了夜总会、歌厅、酒吧等夜店,高档“洋酒”之类似乎更理所当然是假的了,因为客人们在迷离闪烁、忽明忽暗的灯光下,惺忪眼神肯定“看不清楚”。

因为模糊,所以一对男女,最让人们关注兴趣、成为别人话题谈资的时候,往往是他俩关系还不明朗难以说清楚的时候;同样最让他俩彼此觉得美妙神秘、激动忐忑而又兴奋向往的时光,也正是关系还不明朗的时候。

因为模糊,所以和大多数欧美人不同,很多中国人并不把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分得很清楚,尤其是成功的精英们,可以在办公室聊天吃饭,却在足疗桑拿房谈业务签协议。

因为模糊,所以中国人情感里,家和国两个字被紧密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概念,也成了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国家。

其实,连在一起并不好,现实主义的表现常常是:“国”希望人们把国当作家,“家”则希望自己把国捞回家,经常听到世俗的公民们,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就是:不拿白不拿。


一生二,是阴阳,二生三,三,就是阴阳之间,是模糊,是可亦是不可,就是折中,就是非黑非白,亦黑亦白。

善于沟通的人,有人情味的人,“混得溜”的人,做成领导的人,有“大智慧”的人,特点之一就是:多一点模糊。

中国文化,从来就超越了经典数学、精确数学的阶段,强调“系统论”,说直白点儿就是模糊论:

基本上,原则上,差不多……

随便,还行,挺好……

少许,适量,酌情……

面子上看得过去,场面上说得过去,原则上糊得过去,是说清楚也是说不清楚,高明的“擦边球”让人心里生气嘴上说不出。

中国人善于变通,什么叫“变通”?也就是走不清不楚的路线。

若干年前我曾在某高校教大二、大三的“商务策划学”课程,必修课48学时3学分,研究期末考试方式时,在系主任、班主任和教务处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平衡各方意见,最后确定的方式是——半开卷。第一次见识这种考法的我,玩味了半天,哭笑不得,琢磨着会不会什么时候出现个三分之一开卷或者五分之二闭卷呢?


因为人们崇尚“说不清楚”,所以要做好中国人,“悟”字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人说“还行”“还不错”,意思就是挺好了。喜欢你,夸你到这份儿上,该知足了。虽不清楚,听起来还不过瘾,但已经含着一份喜乐之情了。非要一本正经、字正腔圆地说“呃,很好!”“非常好!太好了!”“超级至尊啊!”,那你还真得小心了。

至于时尚型恋爱那些肉麻进化到骨麻、髓麻境界的话语,都是空虚的无聊次方,是作践汉语,或者干脆是拿活人开涮,当然也还可能是感情的陷阱。

这世上,成功与失败往往一步之遥,生活与社会都不是精确数学,于是那个“度”就成为做人好坏做事成败的关键。

要说“度”,中国人也有精确,早在《孙子算经》第一卷上部,就对“度”有了严格的界定: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五十尺为一端,四十尺为一匹,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三百步为一里。

度量空间用的十进制,精确度量时间用的是二十进制。最短的是“一刹那”,也称“一念”,20念为一瞬间,20瞬间为一弹指,20弹指为一罗预,20罗预为一须臾,一天一夜为30须臾,由此折算出“一刹那”的时间是0.018秒。一念之间,差不多这应该是大脑级的运算速度了。

可上面的时间与空间之度,只是形而下之器,而非人情“形而上之道”,前者在知,后者须悟。“知”和“悟”,哪个更珍贵?前者需要死记硬背,后者更要心领神会。不过,既然是悟,那就只能意会而非言传,也就必定是说不清楚了。

好比当别人对你说“随便”这个高语境文化重词的时候,尤其又是个对你很重要的人,那是想检测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价值,是考验你对他的态度,是要你“悟”出他的潜需求;顺便,也显示一下他易于相处的随和性格。


往往,很多话,人们不愿意说清楚,或者,自己根本就没有想清楚。

因为说不清楚,才创造了很多的机会、价值、趣味和体验!

人情,是说不清楚的。

事理,还是要尽量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