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15/26832615/b_26832615.jpg)
第四节 微观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实证分析
本节将利用实证数据,来验证第三节提出的模型(1-7)式。如果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投入-产出效率、经济结构、福利水平正相关,则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影响机制就可以得到初步验证。
一、数据说明
为进行定量分析,模型(1-7)式中的经济增长e、投入-产出效率x、经济结构状态y、福利水平z和产品标准能力s的观测变量分别为:人均GDP、区域创新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以及制定标准的数量,如表2-2所示。
本节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来观测一个地区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指一个地区的生产企业根据不同质量标准水平划分的加权产品产值之和与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属于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值可大体反映一个地区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的总体水平。“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区域的经济实力越强。因此,可以用该指标来观测某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区域创新能力”,是指某个区域内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实施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区域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效率越高,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比也越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社会商品供给和支付能力决定,反映的是社会生产能力和居民购买力的变化趋势,因而它本身可以观测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方面——消费结构。“劳动力报酬占GDP比率”,是一个地区劳动者报酬总额与地区GDP的比值,反映了一个地区劳动者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状况(白重恩等,2009:99—115),因而能够作为一个地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代理变量。采用每个地方2012年度制定的地方标准总量作为衡量标准能力的代理变量。一般来说,地方标准的制定参照了行业领域内较为先进的标准。因此,标准数量的加总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一个地区标准创新的能力。
表2-2 区域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数据(2012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1742/15279431704154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5_0010.jpg?sign=1739245245-C0G5lpNlHQjZtDWuVnJyr7oADXNVDoXG-0-32e88cc4525faffd00adf14dad36811f)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1742/15279431704154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11.jpg?sign=1739245245-vnJ5aSfHOCm8vI8rlNu0M3sV9bFIakdN-0-714960ba07cd46628a6e36bceb0e5174)
资料来源:“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劳动者报酬占GDP比率”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区域创新能力”指标来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科学出版社,2013年;“制定的标准数量”数据来自各省市标准化研究院的相关报告。由于辽宁、海南、甘肃和西藏存在数据缺省,因而以上数据不包括这四个地区。
二、实证分析结果
通过分别对代表地区产品质量状况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地区的人均GDP、区域创新指数、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劳动者报酬占GDP比率以及制定的标准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了微观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图2-1—图2-5分别是变量之间的散点图以及线性拟合曲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1742/15279431704154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12.jpg?sign=1739245245-V1uDzP6f4KoDeuNaxalforzJKeB3NuLV-0-7864db54c069971366c2c7fcb236330b)
图2-1 地区人均GDP与优等品率散点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1742/15279431704154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13.jpg?sign=1739245245-rFSpPRiDDvjDV2Yziy7CiYYwOuKQg1YJ-0-04628cae891b5ca8ae1068dea61a80c8)
图2-2 区域创新指数与优等品率散点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1742/15279431704154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14.jpg?sign=1739245245-86Sn97qtYbvE22rOnDpUvEEIC0e2VKs3-0-95d27e6cb3f3b3175694b570dac7e5b0)
图2-3 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优等品率散点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1742/15279431704154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15.jpg?sign=1739245245-dIjsFUIGYjZqsuZ35CWmnkacaIeHsI7M-0-1d38f39934aa93e6b06194c427ff1ac4)
图2-4 地区劳动者报酬占GDP比率与优等品率散点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1742/15279431704154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7_0016.jpg?sign=1739245245-I6RTND1eL6Ji0kx6q4KNUt7sDFQNVDKe-0-48c88f1ee221f59421fb4b92c6a139e8)
图2-5 地区制定的标准数量与优等品率散点图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微观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质量的五个指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地区人均GDP与区域优等品率的相关系数为0.45,区域创新指数与优等品率的相关系数为0.314,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地区优等品率的相关系数为0.115,地区劳动者报酬比率与优等品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5,地方制定的标准数量与地区优等品率的相关系数为0.106。因而初步验证了在第三节中提出的微观产品质量影响经济发展质量这一一般理论。当然,这种相关系数的统计显著性,还需要更加全面的数据和深入的统计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