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于开始,不如先找方向
一壶先生曾在书坛画界很有名气,但是现在他70岁了,反而成为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人。这是因为在年过50之后,他就躲进四川乐山闹市中的一座百年小楼里,过起了只属于自己的半隐居的生活。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画室里翻翻书、喝喝茶,有时候还会去附近的山林里云游、写生,很多朋友也经常不知道他在哪里。但是他在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时说:“我的艺术和人生标准就是漫无目的。”
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像一壶先生这样的书画家很少见了。大多数书画家都将自己的创作变成一种表演,成为在众人面前博取眼球的工具。但是在一壶先生看来并不是这样,他认为书画本来就是文人的日常。在生活中有闲暇的时候,或者是心情畅快的时候,都会有心情创作,也就是所谓的兴之所至。这也正是他所崇尚的像魏晋时期的闲散风格。但在早年的时候,他其实也并没有现在这样洒脱。
一壶先生原名周德华,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书法,经常临摹字帖,还成为部队的文艺骨干。尽管他在23岁的时候就成为工厂里的干部,有着光明的前景,但是他始终对这一切保持着警惕。他并不想置身于喧嚣的环境当中,只想拿起笔来写字而已。于是有一次写书法被批判之后,他选择离开。
随后,他成为一名普通的书法老师,在这期间,他不仅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意义,还拜汪济时为师。汪济时告诉他,治学的方法,只有一个字,就是“磨”。在慢慢的领悟和对过往经历的思考中,他才明白,其实人生也是这样,需要不间断地磨炼,才能够不断成长。
后来他就回到自己的老家乐山,每天在自己的房间里写写画画,因为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的方向,这样做才是真正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从此以后,他概不接受外界对他的邀请或者评价,甚至连很多来求字求画的朋友也被拒之门外。他有自己的规矩,只书写自己的诗文,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他认为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作品,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发生的,并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和雕琢。
一壶先生就是这样,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不断践行着自己追求的品格和风尚。这样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无论如何,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任何人都不能缺失自己的目标。人生中自己所朝的方向,往往比所处的位置还重要。正确的方向就是标杆,只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之后的努力才不会白费,人们才有可能真正到达想要到达的地方。如果方向是错误的,那就不会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更多的人则是在行走的过程中渐渐被路上的风景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鬼使神差地走上了完全违背初衷的道路。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自己人生的方向,并在其指引之下,到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
可是,到底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小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老师和家长灌输:小孩子一定要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因为所有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但当时还处于一个懵懂无知的状态,对世界的了解也停留在教科书上,这时的理想都是浅显的,也可能是无法实现的。只有等长大之后,自己接触和了解了社会,读了更多的书,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才是真正确定人生方向的时候。人生方向就是在这样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浮现的,而这也是成长给予我们的最大礼物。
比如,你会慢慢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是擅长做案头工作还是与人交际。你会慢慢了解到自己的强项,也许是容易被人信任,也许是能够高效率完成工作。你还会了解到,身边很多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不少工作或者任务都需要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好的。你会慢慢看到人生的艰难,但是在挫折与曲折中还是要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独立的人生。
当然,人难免会走到错误的方向上,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世界却是无限的,所以即便我们认清了自己,也不可能完全认清这个世界。不过,这样的偏差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只需要时刻警醒着,一旦有所偏离就立刻改正,便能回到正确的方向。
人生方向找好之后,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为了这个目标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要尽力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都做到极致,用一种认真努力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全力以赴。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或失败寻找借口,要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让自己得到提升。只有将自己的努力都奉献给自己的人生方向,才会真正得到收获。因为方向再正确,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否则它永远只是一个抵达不了的目标。
认清自己的方向,可以先有大的方向,再有小的方向,即便在过程当中出错也无须害怕。只要自己踏实坚定地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你就一定会慢慢抵达属于自己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