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人的全面发展之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物的依赖性”与“人的独立性”

人,只有既摆脱了对人的依附,又摆脱了对物的依附,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的现代人,才是人的现代化的完整的行动主体,也才能最终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45]的社会,人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人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

毋庸置疑,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个人的独立与解放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开启了走向文明的旅程。如果说前资本主义时代表现为人的限制,即个人受他人限制的话,那么,资本主义时代则表现为物的限制,即个人受不以他人为转移并独立存在的关系的限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使人摆脱了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人身依附关系,自此人不再依附于人,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片面的、有限的,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马克思对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独立性”进行了分析,他用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的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存在的二重性,同时也以资本理论为重要切入点,控诉了资本逻辑主导下人对物的依赖的现实。资本为了追逐丰厚的利润和剩余价值,必然要借助于产生价值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特别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劳动力,充分地挖掘和榨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全部价值。在最初意义上,资本想利用人的一切属性去培养“具有高度文明的人”,这是资本生产的内在要求,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所谓的“具有高度文明的人”,首先必须是独立的人,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是不独立的,它不能作为“个性”而存在,只能以物的依赖性的“独立性”而存在,他们的“独立性”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因为他们“自由得一无所有”[46]。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人看起来似乎可以独立地、自由地互相接触、互相交往,并且互相买卖、平等交往;但是,这种平等、独立是有条件的——“只有在那些不考虑个人互相接触的条件即生存条件的人看来……各个人才显得是这样的”[47]

作为劳动力的个人,实际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生产过程中,人以一种独立于个性的物的形式起作用。从表面上看,这样的个人似乎具有较之于前资本主义社会更大的独立性,但是,“事实上,他们当然更不自由,因为他们更加屈从于物的力量”[48],受制于物的统治,人在对“物的依赖”中“再度丧失了自己”。对此,马克思批判道,“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的互相的和全面的依赖,构成他们的社会联系。……每个个人行使支配别人的活动或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力,就在于他是交换价值的或货币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装着自己的社会权力和自己同社会的联系”[49]。这说明,“不管活动采取怎样的个人表现形式,也不管活动的产品具有怎样的特性,活动和活动的产品都是交换价值,即一切个性,一切特性都已被否定和消灭的一种一般的东西”[50]。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可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货币成为“每个个人行使支配别人的活动或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力”[51]。人的社会关系以物的社会关系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的存在成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因此,“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而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的。但是,抽象或观念,无非是那些统治个人的物质关系的理论表现”[52]

总而言之,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独立性仅仅是依赖于物的基础上的独立性,是表面的、虚假的、片面的“独立性”。只要劳动力作为商品,人的独立性依赖于物,物的现代化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人的真正的现代化只能是一种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