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十宗
五教是佛教教学上的分类,是依教法的深浅优劣的差别而确立的。十宗是佛教宗旨上的分类,是就教法所诠的理趣的分别而确立的,也即判别各宗所持教义的内容。“以理开宗,宗乃有十。”注78十宗的大致内容是:
一、我法俱有宗
此为人天乘与犊子部等小乘所立。人天注79乘指人类和比人类高一等的生命体的“天”。人和天有二类,一是“已入佛法”,二是“未入佛法”,这里是指信奉佛教、已入佛教的人天乘。人天乘不懂我法俱空的道理,主张主体“我”和客体“法”俱有实体。又佛教小乘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以及经量部中本经部等各派,也主张我与法是实有。如犊子部将一切事物分为三聚(有为聚、无为聚和非二聚——非即非离蕴我)及五法藏(过去、现在、未来、无为和不可说藏——非即非离蕴我),其间关系可列表为:
过去藏有为聚现在藏法未来藏无为藏无为聚
非二聚——不可说藏——我
“有为”,指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有生灭的事物。“无为”是非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无生灭的,指涅槃。“非二聚”,非有为摄,也非无为摄,称为“胜义我”。“蕴”是聚集、积集的意思,此指五蕴——色、受、想、行、识,即人身构成的五大要素,实即指人,我。犊子部认为,各类事物无论是有为的、无为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是实有的。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人在死后,也还有非即蕴、非离蕴,也就是和蕴不即不离的“我”存在着,这是因果报应的承受者,如果没有这个“胜义我”,因果就难以一贯。此派认为佛所说的“诸法无我”,是指没有“即蕴”我和“离蕴”我而言,并不是说没有“非即非离蕴我”。“我”不可说,但是实有的,法藏认为这一宗的主张是完全错误的,是附佛法外道,不属于佛法的范畴。
二、法有我无宗
此宗指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雪山部、多闻部等部派,立“法”(事物)是实有、“我”是空无的教义。如说一切有部从主客观关系和因果关系论证,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诸法如果不是实有,人们就不会有关于事物的观念、概念,而人们已有的观念、概念,也就反证其所反映的事物的存在。又,事物如果不是实有,因果律又如何确立?有因才有果,无因必无果,事物总是从有而生有,不能从无而生有的。可见,诸法是实有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主体的我是空的,是“我空”。理由是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离开五蕴就没有我了,既然是五蕴和合而成,那么,无论是即蕴的实我,还是离蕴的实我,或者是非即非离蕴我,都是没有的。说我是实有,即不同于蕴;不同于蕴,就是非实有;说是非实有,即不异于蕴;不异于蕴,即我非实有,所以,我是空的。此宗虽立一切法实有,但并不立我,主张无我,所以又异于外道。
三、法无去来宗
小乘佛教中大众部、鸡胤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饮光部等所立。去,指过去,来,指未来。大众部等认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中,过去和未来的事物体用俱无,是空的,只有现在的事物和无为法——涅槃是有体有用的,是有的。强调只在现有事物上立因立果,不许过去为因,未来为果。这是和上述说一切有部的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说法不同的。大众部等说,有的佛经说事物在过去和未来是有,这是为防止众生不承认因果律而方便说的,并不是真的认为过去、未来的实体有。如果过去、未来的体都是实有的,怎么会在现在没有作用呢?为什么只有现在的事物才有作用呢?既然只是现在的有作用,过去和未来的都无作用,这就表明,现在有体,过去和未来是无体的。
四、现通假实宗
这是小乘中说假部、《成实论》和其他经部的宗旨。说假部等认为,不仅过去、未来的事象无体,而且现在的事象也有假有实,是“现通假实”。如在“五蕴”是实,在“十二处十八界”注80为假。因为五蕴是直接举示的,不需依靠其他事物的,如以一切物质现象为“色”,以一切领纳心为“受”等,是绝对的,实有的;而十二处、十八界不同,如组成十二处的六根六境,根和境是相对而说的,不是直接举示的,是假有的。现有一切事象,视不同情况,假实不定,为现通假实宗。
五、俗妄真实宗
小乘中说出世部等立此义。此宗认为,世间法是妄,出世法是实。因为世间法是从颠倒而产生的,从颠倒生,就是虚妄的,只有假名,而无实体。出世法不是从颠倒产生的,非虚妄的,道和道果都是实有体性的。此宗立出世法为实,以世俗法为假,而和上一宗于世间法上论假论实不同。
六、诸法但名宗
小乘一说部立此宗旨。此宗认为,一切诸法,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俱是假名,都无实体。因为世间和出世间是相对的,有世间必有出世间,世间既然是虚妄的,出世间也必是无实体的。又我和法也是相对的,法是由我而立,我相既然是虚妄的,法相也必是无实体的。诸法也都是佛为广度众生而假立名字,说教方便,一切我法但有假名,无体可得。
七、一切皆空宗
《般若经》和《中》、《百》、《十二门》诸论所说,相当于五教中大乘始教的空始教。此宗认为,一切事物不论是有漏无漏注81,都是性空,都是无相,也就是“空”。第六诸法但名宗,虽也主一切皆空,但是,析有明空,是通过分析而肯定空。此宗不同,是主张即有是空,一切事物趋于情表,无所分别,生即无生,当体即是空,是比小乘的诸法但名宗更为彻底的空,是无相大乘。
八、真德不空宗
《胜鬘》、《如来藏》、《密严》、《楞伽》等经,《起信》、《宝性》、《佛性》等论所说,相当于五教中大乘终教。“真德不空”,指真如具足无量功德。此宗主张,真如本体具有无量功德,一切事物不论是迷悟染净,都是从真如随缘而生起。也就是说,宇宙森罗万象都是真如本体的体现。真如是理,万物是事,事都由理而起,事和理无碍圆融。这是真如缘起说,也称如来藏缘起说,如来藏就是真如本体在众生中的异名。
九、相想俱绝宗
相当于五教中的顿教,指《维摩》、《思益》、《楞严》、《圆觉》等经的学说。相,指主观所缘境相,即客体;想,指能缘心想,即主体的心理活动。此宗主张主观心理活动和客体共同泯灭,一念不生,达到这样境界就是佛。由于主张相想双绝,断离一切言说,直显理性之境,因此称相想俱绝宗。
十、圆明具德宗
相当于五教中的圆教,指《华严经》的学说。此宗认为,宇宙万物是无尽缘起,彼此无碍,自在圆融,相即相入,重重无际。因宇宙万物的体性,就具有无尽缘起的德用,圆满明朗,故称圆明具德宗。
以上十宗,前六宗属于小乘,后四宗属于大乘。法相唯识宗人窥基曾立八宗说,法藏所说前六宗和窥基所说前六宗的名称完全相同,窥基所说第七胜义皆空宗(指般若)和第八应理圆宗(指唯识),法藏改变了名称。所以说,法藏对小乘教的判别,是继承了窥基的判教主张。
法藏建立十宗是为了补充五教的不足,两者判别角度不同,但又是相应的,以图示如下:
十宗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愚法小乘教五教圆明具德宗——大乘圆教相想俱绝宗——大乘顿教真德不空宗——大乘终教一切皆空宗——大乘始教
十宗和五教虽是相应的,但并不严密,五教中大乘始教分为空始教和相始教两种,但一切皆空宗只是和空始教对应,而并不涉及相始教,应当说,这是一种疏漏,自然这也反映出在十宗安排上发生的困难。
从法藏十宗的排列次序来看,他的判教思路是逐步缩小“有”的范围,以趋向于“空”。法藏贬低小乘,主要是小乘各派情况不同地执持有的观念,空的理念不彻底。随后以小乘的诸法但名宗,过渡到大乘教的一切皆空宗。但是一切皆空说也不是最高真理,由此又过渡到真德不空宗,以明真如本体的实有。第九、十两宗是进一步补充、强调俱绝相想,直显实相,最后是突出一切具足、圆融无碍的真如实有。这是法藏破有而趣空,再由空而趣于真如实有的思维过程,是主张佛教理趣由劣而胜,最后显示华严为最胜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