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声誉与会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本书的主要特色和局限

1.3.1 特色或贡献

本书最大的特色或贡献是从信任的角度解读会计并重新构建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理论框架。如前所述,从信任角度理解会计不是本书的首创。但是本书首次将“会计是一种信任机制”这一论断式的观点深化、细化,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的研究证明,从信任角度理解会计发展了现有财务会计理论,提高了财务会计理论的解释力,是一种理论创新。

第二个特色是将社会学理论引入财务会计研究。我们在介绍信任理论和声誉理论时,借鉴了大量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突出了中国本土社会学中的经典理论(如“差序格局”、“脸”和“面子”等)。从本书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与经济学相比,社会学的最大特点是脚踏实地。很多社会学理论尤其是中国本土社会学理论,对于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高的解释力。在当前会计研究国际化的趋势下,强调和突出中国社会文化因素对会计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三个特色是重点研究声誉对会计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是对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框架的一个应用,但是这个应用很重要。当前,我国社会上的诚信缺失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打击了公众的信心,如不及时治理将会导致更严重的信任危机。诚信建设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又要大力弘扬优秀道德文化,还应当重视声誉机制的作用。声誉机制在实施动力和实施成本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时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声誉机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不仅研究声誉对会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利用会计问题作为切入点,研究声誉机制的作用及其对正式制度的替代效应,因而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色之外,本书下篇的七章对相应的会计实证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这里不再赘述。

1.3.2 局限性

首先,本书虽然深化和细化了“会计是一种信任机制”的观点,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仍然有很多理论问题没有得到清晰的阐释。在深度上,本书仍然停留在概念的层面,即从信任概念的角度理解会计概念、构建概念之间的简单框架,而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其现实意义分析不足。

其次,在构建新的分析框架之后,本书仅对其中的一小部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或许更能体现理论框架解释力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包含在本书的内容之中,这还需要今后进一步发掘。

最后,声誉对会计的影响是本书着重研究的问题,但是本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有局限性。声誉的度量是实证研究的难点,虽然本书采用了多种声誉度量方式,但是还远未达到准确度量的程度。鉴于声誉和声誉机制在我国社会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值得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