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画论

中国画程式初探

程式和程式化

花丛中翩翩飞动的蝴蝶,忽高忽低,忽东忽西,忽紧忽慢,千姿百态,都是由翅膀的一上一下有节奏地扇动变化而来。这一上一下形成了蝴蝶飞舞的程式。

使杂陈与紊乱的自然形象条理化、单纯化、理想化,而方法却是极其经济地运用一个概括的单元,有节奏地铺陈形象,去强调某种感觉,渲染某种气氛,从而给作品赋予神韵,达到预想的艺术境界。这个概括的单元叫程式。产生程式的全过程叫作程式化。

南瓜花(45cm×60cm)

传统中国画程式的范畴

中国画程式,是画家在自然感受中提炼加工的绘画语汇,是服从意、理、法、趣的指令而塑造出某形象群的单元画法。

程式往往具备构成程式时的简捷性和运用程式时的叠加性。

华山图(138cm×69cm)

程式讲究笔简意繁,甚至“得意忘形”。假若把写实比作说事,而程式的运用好像诗文的修辞手段一样使作品更具魅力。程式化既是“修辞”,自然主义就是它的大敌。换言之,越是如实描写,这种程式越觉无味,从而陷入烦琐细节的堆砌,窒息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因此好的程式特别强调主观感受,但又不是脱离现实形象的臆造。难在似而不俗。

传统国画程式如各种皴法、点法、描法及章法的开合、虚实平视、立视皆是。

中国画程式范畴表现在比和兴两个方面。取形曰比,取意曰兴。见诸于比的程式受理、法调度,见诸于兴的程式受意、趣指挥。

理有物理、生理。法有笔法、墨法、章法。理法多侧重表现。意有意义、意境。趣有趣味、韵律。意趣多指神韵。

程式的统一与变化

程式具有装饰效果,但不同于纯粹的装饰。这是因为程式化更注重绘画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就是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受意、理、法、趣制约的。所以,运用程式,在统一的大效果中必须有节奏变化,渐次变化,聚散变化,虚实变化,这些变化使作品神完意足。

画竹叶用“个”字为单元,让形象就范于“个”字之中,叠加在一起,达到统一;用“个”破“个”,求其变化。

统一防止古板、僵死;变化注意气氛,使画面妙趣横生而不失画意。

程式的继承与革新

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除了透视上摆脱定点透视的束缚,采用随心所欲的散点透视;摆脱解剖束缚传神写形;摆脱光色束缚而“随类赋彩”,较之于西洋绘画,国画在主观上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方面有着更大的自由性。而除了内容、情节美之外,构成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程式的运用。强调有情绪地运笔,去刻画程式,程式之中寓有娱乐性和游戏性以及通常所说的审美性。

好的程式本身往往就是画眼(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认真学习前人从自然形象化为国画程式的方法,对于画面酿成精神产品,以触动观者的情绪,是非常有用的艺术方法。

空山雨后(138cm×69cm)

前人的程式只能作为起手,一旦进入创作,就应该到自然界中采掘自己独到的程式,用自己的程式,表达自己的情怀。把前人已经规范化了的程式如法炮制,重复出现在现代人的画面上,但以传统称道,给人的印象难免陈旧、絮叨,甚至令人生厌。创新也包含创造新的程式。毫无疑问,新的程式赋予作品以新的境界,明显的个性奠定了独特的风格。马远画松与白石画松迥然不同,都不失为有创见的大师。

荷花(151cm×83cm)

人常说八大山人、石涛的画法是“及身而至”。这是从另一个侧面阐述了大师们创造程式的随意性和独到性,提炼程式的自如程度是左右逢源,确实令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真正的现代绘画是从八大山人、石涛开始的,但不被旧程式约束,是值得借鉴的。请看八大山人白眼青天的点睛、石上点苔等程式,石涛《柳岸清秋》中飞雁式、《香在梅花》中冬草式等,以及黄宾虹画船,干脆写“虫”字,都给人以清新的艺术享受。不难看出,历代大师以自己毕生的精力创造出的程式,丰富了我国绘画,新程式不断替代规范化程式的历史,就是中国绘画发展史。独特的程式与创造它的艺术家同样不朽,正如看见米点皴想起米芾,看见小斧劈想起马、夏;见到“白眼青天”,那哭笑不得的奇人也跃然目下。

双鸽藤花图(138cm×69cm)

国画艺术宝库中闪烁着历代大师们的思想火花。创造、进取等待着有志于新国画艺术的探求者。

结语

一、“画无定法”,不是任何画面必须要套用程式,搞成千篇一律。

二、“过于文细,有伤气质”。

三、传统绘画理论,对于新领域绘画只可借鉴,但必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