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用音乐教学与活动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幼儿园音乐教学经典案例

一、小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

活动说明:大自然的声音千变万化,本活动设计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在活动中,幼儿从看雨、听雨到用肢体表演雨,再到全身动作的创编,充分体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动参与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此活动设计延伸到其他有强弱关系的乐音及音乐教学活动。

(一)音乐材料分析

大雨小雨

这是一首4/4拍的由四乐句组合而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每个乐句由两个小节构成。歌词中加入了象声字“哗”“沙”来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音量的大小了解音乐中声音的强与弱。

2.学习控制演唱中声音的大、小、强、弱。

3.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听辨音色能力。

4.参与音乐表演并完成律动动作创编。

(三)活动准备

1.《大雨小雨》音乐视频、音频材料。

2.下雨时的优美图片若干张。

3.打击乐器:手鼓。

(四)活动过程

1.听音效:大雨、小雨的声音,让幼儿自己辨别声音的不同。

2.教师随机说“大雨”“小雨”,然后请幼儿拍手,“大雨”重拍手,“小雨”轻拍手。之后变换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如大雨站直身体,小雨下蹲身体;大雨跺脚,小雨拍腿等。

3.教师用鼓声分别表示大雨、小雨,大雨密集且重击鼓,小雨稀松轻击鼓;幼儿听到声音后前后摇摆身体表示大雨,抖动双手表示小雨。

4.幼儿欣赏、学唱并表演歌曲,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大小及强弱,感受象声词“哗哗哗”“沙沙沙”。

(五)活动拓展

熟悉歌曲《大鞋和小鞋》,并创编类似相关的音乐活动。

大鞋和小鞋

二、中班音乐活动《秋风的话》

活动说明:秋天是怎样告诉我们它的到来的呢?是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 …秋天的脚步并不凄凉,它充满愉悦,这个活动就是要带着幼儿感受秋天的快乐,在音乐中去秋游、拾落叶、摘果子,一系列音乐表演游戏,使幼儿沉浸在秋的情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歌曲的乐句及乐段。

(一)音乐材料分析

落叶

这是一首混合拍子的歌曲,歌曲3/4拍、4/4拍交替展开,用间奏相隔分成了三个乐段,歌词中一片树叶、两片树叶… …给幼儿提供了很好的角色扮演与集体合作空间。

(二)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旋律的美。

2.以图谱形式和不同的表现内容感受乐句和段落的变化。

3.在“拾落叶”游戏中,与同伴友好地交往,感受音乐的意境。

4.培养音乐感知、音乐表演与简单的音乐创编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准备若干水果实物,布置一张丰收的大桌子。

2.音乐CD,小篮子(或铃鼓、飞盘等)每人一个,若干落叶,水果图样的磁扣、黑板。

3.组织幼儿秋游,丰富他们对秋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回忆秋游的情景,说一说看到的秋天的景象。

2.教师放音乐,随乐曲的四个乐句画弧线,结尾处放一枚水果图样的磁扣,帮助幼儿感受乐句的高低起止。

3.幼儿用食指随音乐在空中画线条,体会每个乐句的高低进行。

4.音乐游戏。

(1)去郊游: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去郊游”,在每个乐句结尾自编一个造型停住,如扬手、搭肩等,下个乐句再依次进行。

(2)拾落叶:继续放音乐,教师将落叶洒在地上,说:“秋风将树叶吹落了一地,我们捡些叶子回去做手工吧。”幼儿随教师在每个乐句结尾时拾一片叶子放进篮子里。

(3)摘果子:继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来到“果园”(将水果食物放在桌子上)。幼儿随教师手提小篮,在音乐中绕着桌子走,在每个乐句结尾时取一个水果放进篮子里。反复听音乐,在句尾将一个水果从篮子中取出放在桌子上。重复游戏。

(五)活动拓展

学习用水果制作水果沙拉,用手工纸制作果园手工画。

三、小、中班音乐活动《快乐哆来咪》

活动说明:本音乐活动主要围绕音符的学习加以展开,目的是让唱名的学习变得非常有趣,活动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组织音符。例如,把唱名变成“唱名”树,树干上画上代表唱名的树洞;也可以用“唱名”花学习音名,用花瓣代表音名等。活动中可充分运用柯达伊手势音阶加以辅助,效果良好。

(一)活动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使幼儿乐于参与活动。

2.重点学习do、re、mi三个乐音。

3.通过听听、唱唱、跳跳的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听辨能力。4.发展听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二)活动准备

1.贴有(或画有)五线谱大图的黑板一块。

2.小动物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进行柯达伊手势音阶模唱。

2.在黑板上画树干,从下至上画八个圆圈作为树洞,教师带领幼儿用do、re、mi三个音进行唱名组合,如do—mi—re、do—do—mi、do—mi—do等。

3.教师报唱名,请幼儿在五线谱图上挑出对应唱名。从一个音开始,到两个音、三个音,进行初步的听音记谱练习。

4.用柯达伊手势练习唱名,如do—mi—re、do—do—mi、do—mi—do等。

(四)活动拓展

1.欣赏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感受其中的旋律和歌词。

2.创编肢体动作表示do、re、mi三个音。

四、大班音乐活动《咚咚锵》

活动说明:节奏训练是奥尔夫音乐训练的基础,也是幼儿最喜爱的音乐活动内容之一。新年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敲锣、打鼓、扭秧歌是传统的欢庆习俗。本活动就是结合新年的情景,让幼儿用锣、鼓把看起来复杂的锣鼓乐通过简单形式表演出来,并尝试看简单的打击乐谱,丰富幼儿的乐器表演知识,提高合作意识。

(一)音乐材料分析

咚咚锵

这是一首2/4拍的幼儿歌曲,歌曲前半部分是有旋律的,后半部分是节奏念唱,用节奏模仿了鼓、锣两种打击乐器的交替进行。

(二)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受喜庆的气氛。

2.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3.用鼓、锣正确击打×× ×× | ×× × | × × | × × |的节奏。

4.培养打击乐器演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等。

(三)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若干。

2.锣、鼓的图片。

3.音乐音频、庆新年的视频资料。

4.锣、鼓各1—2个,打击棒若干。

(四)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音乐,辨识其中的打击乐器。

2.出示锣、鼓乐器,并用它们敲击不同的节奏。

3.请幼儿用象声词“咚”模仿鼓的节奏,“锵”模仿锣的节奏。

如:咚咚 锵|

4.教师将击打过的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幼儿辨识。

5.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看着黑板上的节奏记谱,记谱可用图示分别表示两种乐器,如“○”表示鼓,“△”表示锣。之后用锣、鼓击打节奏。

如:○ ○ △ | ○ ○ ○ ○ | △ △ |

6.尝试用打击棒敲击地板和坐垫,分别表示敲锣和鼓。

7.播放歌曲《咚咚锵》,跟随节奏念读歌词。

8.为歌谣填写节奏:

我敲 小鼓 |咚 咚|我敲 小锣|锵 锵|咱们 两个|一起 敲|咚锵 咚锵 |咚锵 咚咚 |锵

9.为歌曲配器:

10.分组练习。

11.合奏表演。

五、大班音乐活动《小象与蚊子》

活动说明:打击乐训练是多数先进教学法训练的基础,同时也是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内容之一。本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并学习使用三种打击乐器,并与故事绘本相结合,培养幼儿的乐感和乐器演奏能力。

(一)音乐材料

小象与蚊子

(二)绘本故事材料

小象与蚊子

有一天,一只小象在散步,它挪动着身体,“咚咚咚”地走着,这时有一群蚊子冲小象飞来,它们围着小象不停地转,“嗡嗡”叫着,想叮小象。小象用鼻子赶,蚊子飞到小象身后,想叮小象的屁股,小象就甩尾巴赶蚊子,“刷刷刷”。蚊子为了不惊动小象,就不再“嗡嗡”叫,而是直接“叮”。小象气坏了,气得直跺脚,“咚——”蚊子吓得四散飞逃。

(三)活动目标

1.熟悉串铃、大鼓、蛙鸣筒三种打击乐器。

2.有节奏地朗诵歌谣,并进行乐器配乐。

3.培养打击乐器演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合作配器能力等。

4.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5.结合图谱进一步体验游戏中蚊子“叮”与小象“赶”的逗乐情趣。

6.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来体验及表现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心情。

(四)活动准备

1.一面大鼓、五个蛙鸣筒。

2.每人一个串铃。

3.《小蚊子》音乐音频。

4.《小象与蚊子》绘本故事。

(五)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教师讲《小象与蚊子》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大象一睡着,蚊子就来叮;大象甩尾巴时,蚊子就躲远;大象不动,蚊子又去叮;大象跺脚时,蚊子就四散飞逃。

2.打击乐演奏:幼儿听教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且重地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接着连续用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鼻子;再接着轻轻摇串铃,表示蚊子飞;最后用力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3.肢体律动: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蚊子飞、大象走、大象甩尾巴赶蚊子、蚊子叮大象的样子,并用动作来分别表示它们。

(六)活动拓展

出示图谱,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旋律、熟悉音乐。幼儿能看着图谱,完整地用肢体动作来体验及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1.教师把《小象与蚊子》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画下来。

2.请幼儿观看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动作内容,加深幼儿对动作的印象。

3.放音乐,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图谱动作。并告知幼儿音乐结构:A+B+C+D+E+C。

4.集体练习,完整表演这个故事。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音乐的本质特征及功能。

2.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有哪些意义及价值,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简述设计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步骤。

4.判断幼儿歌曲《墙角的花》(见附录)的调式及曲式结构,并设计活动步骤与环节。

5.利用柯达伊手势法对歌曲《小小木匠》(见附录)进行唱游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