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毛泽东外交思想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选题目的和依据

以专题形式研究列宁和毛泽东外交思想与实践,比较这两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外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异同,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外交战略,借鉴和继承革命领袖外交思想和实践的智慧,对于和平崛起的中国应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列宁和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实践形成和发展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新中国所处的时代同1917年列宁创立苏维埃俄国的情势一样,世界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27]世界上决定时代中心内容和发展趋势的,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这两种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因而,人们不但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在国际上的反映——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关系,还必须重视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关系,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关系形成的基本国际格局,尤其是这些基本矛盾关系在一个一个具体历史阶段呈现的现实的战略格局,其所反映的现实的国际形势,对各国外交及其思想有更为直接的影响。[28]列宁和毛泽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后的外交形势都处在革命与战争时代,巩固政权、解放被压迫民族和被剥削人民、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

列宁和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实践的力量源泉深深地扎根于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上。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苏维埃俄国和50年代的中国所处的国内环境不尽相同。苏俄革命主要是以城市工人为基础,先进行城市暴动,以城市占领农村。而中国革命的动力虽然主要也是工人阶级,但中国革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依靠的力量是工农联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列宁和毛泽东提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学论断,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这些是本书立论和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问题领域。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工具,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论证20世纪国际关系问题,把握国家的本质与任务和时代的性质与特征,揭示国际政治现象的特征和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占领世界市场,掠夺他国财富,谋取世界霸权,为达到此目的,交替使用战争与和平两手,是这一历史时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和本质。[29]社会主义的苏维埃俄国诞生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资源和殖民地的斗争日益尖锐,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在国际上主张平等互利贸易,谋求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反对掠夺和称霸,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不仅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且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列宁的和平外交思想,是留给社会主义各国执政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30]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述国际政治各类基本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列宁、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实践正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原则的体现。建立国家间稳定联系的社会需求,以及国际关系的产生,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有关。马克思曾经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31]

在社会主义长期发展历史中,诸如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反对霸权等问题,有些问题随着历史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如:中国曾经从封建民族主权国家演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有些问题是在一定历史时代特殊事件下的产物,如:苏维埃俄国的产生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参战失败密切相关。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而霸权主义则是帝国主义的产物。作为国际关系史上全新的问题,诸如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关系的原则和不同性质外交战略和政策之间的矛盾与斗争问题等。[32]作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列宁、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实践在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斗争环境时,他们明确地阐述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目标、任务,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霸权政策,这些思想和实践,又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本书“列宁与毛泽东外交思想与实践比较研究”将作有益的探讨。

国家外交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鲜明特色的部分。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政党的外交中,创立具有自己品格和作风的外交理论,规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和非执政条件下的外交应该遵循的理论原则、战略策略、方针路线和目标任务,摆脱了传统外交局限于政党、地区、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狭隘框框,站在社会进步和世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高度进行思考和决策,坚持反对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3]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同时,还积极致力于构建和平、平等、合作、进步的新世界。这些思想和原则成为列宁、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国际关系史同各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史有密切的关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意味着建立在强国统治弱国、剥削和奴役各国人民基础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的衰亡。它产生了就其阶级本质、目标和任务来说全新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对和平、自由、独立和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各国人民的支持,是改造国际关系整个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国家把建立在和平、社会正义和进步思想之上的新的原则带进了作为世界政治基础的法律和准则之中。[34]国际关系理论显示出其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和里程碑。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阶段,列宁、斯大林的继承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进一步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树立了三个里程碑。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世界观剖析世界的阶级划分与对立,“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揭示了国际政治基本问题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提出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最初的科学理论体系。[35]

在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国际政治理论为指导,揭示了世界由阶级划分与对立,发展为压迫与被压迫两大民族的划分与对立所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新思想。斯大林继承列宁的思想,分析了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两大对立阵营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的世界大战的形势,提出了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新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丰富了列宁的思想。毛泽东外交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继承了列宁外交思想的理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