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稳态转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工资收入份额在经济周期中的变动规律

在经济周期和工资收入份额的关系问题上,Giammarioli(2002)研究了欧洲20世纪60~90年代的工资收入份额,发现欧洲各国工资收入份额具有逆周期特征。Diwan(2001)探讨了工资收入份额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发现金融危机之后,工资收入份额大多降低,这表明金融危机的社会损失更多地由劳动者承担了。肖红叶、郝枫(2009)研究了我国各时期的工资收入份额与人均实际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各时期的工资收入份额及其经济背景

资料来源: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 《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肖红叶、郝枫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时期国民经济工资收入份额与人均GDP增长速度呈反方向变动,往往在经济紧缩之际,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才得到提高,经济高速增长时,增长成果更多地倾向于资本,劳动者相对地位反而下降。”1952~2004年,仅有三个考察期例外,即1952~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1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摆脱了计划经济的制度束缚,劳动者切实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利益;1993~1998年,有效地治理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过热,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只有在这三个时段内,工资收入份额才随着人均实际GDP增长而提高,在其余考察时段内,两者都呈负相关。据此,肖红叶、郝枫认为:“中国的工资收入份额变动表现出逆周期特征,揭示出我国经济增长陷入以工资收入份额下降为代价,增长成果更多地流向资本的发展模式。”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 《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白重恩等(2009)根据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资本收入份额具有顺周期性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