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国周边外交“重中之重”新定位
一 中国周边外交地位逐步提升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周边”一词出现在中国外交与安全战略文献中。1985年,邓小平提及“我们周边环境”。1987年,张爱萍将军最早使用“我国周边环境”。1988年,李鹏代总理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重视同周边各国保持和发展睦邻关系”的表述。1991年,江泽民主席两次指出中国重视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由此,“周边”、“周边环境”、“周边安全”等概念逐步成为中国官方表述国际形势、外交战略与亚太政策的正式用语。[43]
冷战结束后,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首次将“周边国家”概念从“第三世界”概念中划分出来。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成为中国外交总布局的三大支柱。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中国外交总布局演变为“邻国、第三世界国家、发达国家、多边外交”四个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将中国外交布局的排序变为“发达国家、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多边外交”。2007年,“十七大”报告延续了这一外交布局,该报告特别强调“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44]
在中国外交步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际,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首要地区,周边外交在国家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但是中共中央关于外交总布局的表述顺序仍然是“周边外交”处于“大国外交”之后,说明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前后的中国领导人认为“大国外交”比“周边外交”更为重要。[45]
然而,中国周边外交在国家外交总布局中地位的跃升势头却没有止步。2011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将“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46]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中国外交新的“布局”是“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国、多边”。[47]从中可以发现排序的先后顺序有了调整。“周边外交”已经超越了“大国外交”,排序第一,“大国外交”的排序相对后移至第三位。
二 中国周边外交“重中之重”新定位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再次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作了重要而全面的论述,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48]虽然在论述的次序上“周边外交”仍居“大国外交”之后,但论述中国周边外交重要性的分量不仅与前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有超越其上的趋势。中国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49]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后,对于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继续不断提升。2013年10月,习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并发表《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的重要讲话,将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提升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的高度,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习总书记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审视我国的周边形势,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要求全党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使我国的周边外交出现完全崭新的局面。[50]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进一步突出周边外交,强调了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总体来看,尽管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但由于采取了更加重视周边、更加有所作为的战略性举措,周边安全形势恶化的趋势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扭转,向趋好方向发展的势头显著加强。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面临一系列更为复杂、严峻的局面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随着综合实力提升,中国将周边安全战略纳入总体安全的大战略之中。曲星指出:对中国下一步而言,最大的机遇、最大的挑战和最光明的希望都在周边,最容易伤筋动骨的问题还是可能出现在周边,因此,营造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涉及“中国梦”能否实现,涉及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崛起。[51]
2014年是中国周边外交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中国周边外交的一系列新概念、新举措纷纷亮相,实现了中国外交以周边外交为重中之重的历史性重要变化。[52] 2015年将是中国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总布局“重中之重”的开局之年。在战略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冲着中国而来,但中国不正面接招。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与美日在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纠缠,避开美国的进攻锋芒,使其打击目标落空,不知所措,而中国却通过倡议“一带一路”,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另辟广阔途径,努力提供与中国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和公共品,提高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形象,拓展与深化与各国的共同利益,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使“一带一路”成为沿线各个国家的共同愿景和共同行动。该倡议吸引了周边和全球的眼光,将中国周边外交重中之重的地位落到了实处,开创了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