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城市地铁项目PPP模式可保风险管理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风险是指在项目建设时能够引起安全事故且具有不确定性的危险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较一般公路、铁路隧道工程具有更复杂的地质环境、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更严格的控制要求。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复杂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普遍性、风险的可测性以及风险的发展性。.代春泉、王磊、王渭明:《城市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17~21页。

风险管理是识别、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风险管理主要是指系统地对建设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识别,从而掌握其出现规律,深入探索其产生原因,结合实际工程所具有的特点,对于那些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逐个进行筛选,同时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价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后果,针对主要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技术来控制、减少灾害,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确保项目建设安全、顺利进行。.孙星:《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第26~79页。施工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源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跟踪5个步骤。

纵观几十年风险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风险管理呈现研究领域逐步延伸、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分析模型日渐成熟三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项目建设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项目风险对项目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等产生的巨大影响,逐步将风险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的工程项目中,以期降低风险。例如,科威特学者Al-Bahar提出一种风险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CRMS),以帮助承包商更好地认识、分析、管理风险。.Al-Bahar, J. F., “Systematic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3(1990): 533-546.1994年,欧盟(European Community)提出一种称为RISKMAN的综合风险管理系统方法,涵盖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并列举和估计了与项目有关的潜在风险因素。瑞士的Faber教授系统地阐述了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此外,英国项目经理协会(APM)及美国项目管理协会(IPMA)都提出了各自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规范的系统理论框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分析在地下工程项目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方向以理念的建立和定性的研究为主。美国的Einstein教授将风险分析及管理理论引入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提出了隧道工程风险分析的特点和应遵循的理念,建立了适用于硬岩隧道的计算机模拟的隧道基本成本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Einstein, H. H., “Risk and Risk Analysis in Rock Engineering,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1996): 141-155.Sturk等将风险分析技术应用于斯德哥尔摩环形公路隧道,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并提出了以概率方法、有效的统计及风险分析为工具的地下工程决策和风险分析系统,同时论述了一些对决策和风险分析有用的方法。.Sturk, R., L. Lolsson, J. Johansson, “Large Underground Projects, as Applied to the Stockholm Ring Road Tunnel,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1996): 157-164.Richards于1999年提出适用于大多数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的风险矩阵方法,将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分级并组成一个风险矩阵,进而按照风险在矩阵中的位置做出不同的评价结论。Snel和van Hasselt在考虑投资、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研究了阿姆斯特丹南北地下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施工中的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IPB”风险管理模式。.Snel, A. J. M., D. R. S. van Hasselt, “Risk Management in the Amsterdam North/South Metroline: A Matter of Process-communication instead of Calculation, ”World Tunnel Congress 1999 on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Oslo, Norway, May 31-June 3, 1999.Clark和Borst在对美国西雅图地下交通线工程进行风险分析时提出了风险指数法。该方法类似于风险矩阵法,根据风险指数的分值对风险进行分级。.Clark, G. T., A. Borst, “Addressing Risk in Seattle's Underground, ”PB Network 1(2002):33-37.Choi等提出了以风险分析软件为工具的地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其核心是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不确定模型,考虑了不确定性程度的变化范围,同时也提到了用于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收集相关风险信息的调查表法和细节核查表法。.Choi, Hyun-Ho, Hyo-Nam Cho, J. W. Seo,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Project,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4(2014): 258-272.

近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隧道工程界为降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损失,先后编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准则规范或作业手册。具体包括:2003年英国运输统计局(BTS)编纂了《英国隧道工作风险管理作业联合规范》(The Joint Code of Practice for Risk Management of Tunnel Works in the UK);2006年国际隧道工程保险集团(ITIG)编纂了《隧道作业风险管理作业联合规范》(The Joint Code of Practice for Risk Management of Tunnel Works);2014年国际隧道协会(ITA)编纂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指南》(Guidelines for Tunnelling Risk Management),新西兰TNZ编纂了《风险管理作业手册》(Risk Management Process Manual);2015年ETWB编纂了《公共工程风险管理手册》(Risk Management for Public WorksRisk Management User Manual)。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在地下工程领域的应用在欧洲已经很普遍,并已经成为该领域必须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虽然我国在工程研究和实践、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贯穿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

清华大学的郭仲伟提出了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做了全面综述,其著作至今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第31页。天津大学于九如结合三峡工程风险分析成果对风险分析理论在大型工程中的应用做了理论上的探讨。.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第35~43页。范益群等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地下结构的抗风险设计的概念,计算出基坑、隧道等地下结构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定性评价了风险造成的损失,并提出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范益群、钟万勰、刘建航:《时空效应理论与软土基坑工程现代设计概念》,《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40期(增1),第49~53页。以同济大学为主进行的沪崇通道的风险评估项目更是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通过完成“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分析研究”课题,同济大学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隧道和地下轨道交通项目中,提出了系统评价一个大型项目风险的方法。.同济大学:《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分析研究总报告》,同济大学,2002,第32页。北京交通大学张顶立发表了《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一文,全面研究了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风险特征,并依据不同的工程环境制定出了具体的风险管控策略,创建了风险管控的流程与体制。.张顶立:《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市政技术》2014年第22期(增),第25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对厦门海底隧道的规划、建设与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陈亮收集和积累了盾构隧道工程中的风险信息,对主要的风险事故、规避方法等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了风险数据库,使风险的识别、评估、决策等诸多流程都能进行储存、核算、分析操作。吴贤国等以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为分析对象,确定与研究了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后果进行了半定量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同济大学:《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11月成立,标志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管理步入稳步发展的道路。住建部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15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地下轨道交通及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讨会,重点讨论和分析了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建设安全风险问题,推动了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政府主管部门对地下工程风险管控问题也十分关注,相继制定了地下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风险管控的指导性文件、技术风险管控准则,有力促进了我国地下工程风险管控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发展。2007年,建设部印发《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2010年,住建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暂行办法》,2010。;2011年,住建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此外,住建部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 5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试行)》(建质〔2012〕68号)等都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始,建设部组织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及责任体系研究”“地下空间设计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开发”等研究课题,组织研究编写“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展报告”、研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条例”“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及管理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制度”“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周边环境调查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等。

综上可见,风险管理在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已经很普遍,并已经成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必须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各大城市纷纷开展了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工作。2014年,上海开展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安全风险预评估与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工作;2015年前后,深圳开展了第三方监测工作;2008年,北京建立和编制了系统完善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和制度文件,并将其全面应用于各条在建地下轨道交通线路,2013年修编并建立了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管理体系,2015年开展了穿越既有线路安全评估、第三方监测工作,并率先建立了环境风险技术管理体系;2006~2007年,广州地下轨道交通总公司开展了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诊断与评估。此外,天津、苏州、西安、大连、长春、南京、成都、厦门等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纷纷构建了较适合当地特点的地下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或独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见,在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中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已是重要内容之一,郑州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构建郑州地下轨道交通施工风险综合管理体系已是郑州市各级政府、轨道交通建设及其他各参建单位的共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