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国市场化总体进展和分省排序

(一)全国市场化总体进展:2008~2014

市场化总指数显示,我国的市场化进展在2008~2010年期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放缓、停滞甚至下降,大致自2011年以后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分省平均得分在2008年为5.48分,2010年降至5.44分,2014年上升到6.56分,比2008年提高了1.08分(图1-1)。其中东部地区进步较快,提高1.65分,中部地区提高1.31分,东北地区提高0.83分,西部地区仅提高0.54分。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进展相对较慢,这与2008~2010年实行大规模政府投资和货币刺激政策时期对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有直接关系。2008~2010年期间,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市场化程度都有明显的下降。

图1-1 市场化总指数变化趋势(2008~2014)

分不同方面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整个2008~2014年时期有明显下降,平均得分下降了1.21分;这是市场化总指数在2008~2010年期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也影响了后来时期的市场化进展程度。

其他方面指数均有程度不等的上升。其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得分上升1.93,“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得分上升1.92,“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得分上升2.55,这三方面的改善在这一时期推动了市场化进步。“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相对停滞,其得分总共只上升了0.18。不过,“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得分在2008~2010年期间也有停滞和下降的情况发生,两者的上升主要发生在2011年以后(图1-2)。

图1-2 市场化各方面指数的变化趋势(2008~2014)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的市场化评分下降,与2008~2011年大规模政府投资和货币刺激政策直接有关。在此期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短期经济增长发挥了拉动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也导致政府配置资源的比重上升和政府对市场干预增加,削弱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该趋势一直持续到2016年。

以政府支出衡量,全国各省份政府支出合计(含政府性基金支出,不含中央预算支出)占各省份GDP的平均比重2008年为25.7%, 2014年上升到34.3%。以政府规模衡量,各省份国家机关职工人数占本省人口数的平均比重2008年为1.07%, 2014年上升到1.33%。

近两年,随着财政货币双宽松的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和大力度反腐败,我们观察到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稍有改善。但各省份政府支出占GDP的平均比重和国家机关职工人数占人口的平均比重仍然略有上升。

企业调查数据表明,企业对行政审批手续方便简捷情况的评价在2008~2012年间也在下降,显示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增加了。2014年评分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08年评分。

从图1-2可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在2008~2014年期间仍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为市场化进展做出了贡献。“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这两个方面指数在2008~2011年期间发生了停滞或者下降,看来也受到双宽松刺激政策的影响,而在2012~2014年期间这两个指数又出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