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亮点之一。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新市民,他们是已经在城市居住和生活一段时间,但尚未取得当地户籍的流动或常住人口,其中以流动人口为主。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也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新市民或流动人口在就业、住房、文化等多维度融入社区、融入社会的过程,发现其中的症结,提出具体有效的改革举措,才能够真正解决如何“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历史难题,“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最终要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研究新市民的社会融合问题,在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青年学者李叶妍博士,认真考察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制度的包容性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图构建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理论框架,综合评价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接纳程度,对流动人口、城市规模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最终创作形成了这本专著,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从“城市包容度”角度系统地考察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问题,其观点与方法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尤其是构建起三个比较完善、相互补足的“新体系”,即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数测算体系、应用城市包容度指数定量研究的范式体系及关于城市包容度、流动人口与城市发展问题三者的完整逻辑体系,具有较高程度的开创性。这一研究弥补了过往相关研究界定不清、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城市包容度、流动人口与城市发展问题,提出了易操作、可推广、易比较的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数测算体系,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城市包容度指数做了实证研究,而不仅仅是现在通常采用的简单排序法。
全书构思缜密、论述清晰,文献梳理到位,分析逻辑严密,问题有机串联,研究较有深度,得出的结论可信。这反映出作者在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能够结合现代与传统经济分析范式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该书的研究结论对国家进一步完善此领域的宏观政策与推动改革进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应用价值在于所研究的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城市产业发展、城市规模发展等问题都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于该著作的现实意义和作者有价值的研究,在书稿即将付印之时,特作序以为鼓励。
银温泉
2017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