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需求中长期趋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国外粮食消费的特点与启示

一 欧美国家粮食消费特征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美国拥有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和高度专业化。美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为6195.37万公顷(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2009),位居世界第三,而2009年美国的城市化率高达82%(UN, 2010),务农人口不到200万人,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很高。美国是粮食年产量超过1万亿吨的三个国家之一,是世界上第一大玉米和大豆生产国、第二大小麦生产国。2009年美国玉米产量达到35028.58万吨(OECD, 2011),占世界玉米产量的40%,大豆产量达到9130万吨(USDA, 2010),小麦产量达到6031.66万吨(OECD, 2011)。高度发达的经济以及充足的粮食供给,使得美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大约是印度人均的6倍,中国人均的3倍,欧盟人均的2倍。图3-1显示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美国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变化情况(以1984年为基期)。

图3-1 美国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变迁(1984~2009)

说明:人均谷物消费数据为人均小麦消费量、人均玉米消费量和人均水稻消费量三者之和;人均肉类消费数据为人均牛肉消费量、人均猪肉消费量、人均禽肉消费量以及人均羊肉消费量四者之和;人均奶类消费量为各种奶产品人均消费量之和。

资料来源: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HIGH_AGLINK_2010

图3-1和附表2显示,从1984年开始,美国人均谷物消费量缓慢上升,2000年到达最高点122.58千克,而后开始缓慢下降,近年来基本保持在113千克左右,其中小麦是美国人均食用消费量最大的谷物品种;美国的历史人均肉类也经历了一个缓慢波动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过程,人均肉类消费量最高达到近100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中牛肉消费和禽肉消费所占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0%左右;在这一阶段,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则呈现了波动上升的趋势,从最初的13.59千克上升到2009年的19.87千克;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上升之后,近年来在35千克上下波动。总体来看,美国的人均食品消费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缓慢上升之后,近十年来趋于稳定。与中国人均食物水平相比,美国人均谷物消费水平略低,而人均肉类消费,尤其是牛肉消费水平远远高于中国,美国的人均奶类以及植物油消费水平也明显高于中国人均水平。

欧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和经济区域一体化组织,现有27个成员国。欧盟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拥有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是世界上农业商品率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农业结构方面,粮食在种植业中占重要地位,始终居于欧盟农产品市场的中心。由于欧盟对粮食等农产品的大量补贴,致使粮食产量过剩。充足的粮食供给,为畜牧业提供了饲料来源,欧盟畜牧业高度发达。图3-2和附表3反映了近十年来欧盟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的变化趋势。

图3-2 欧盟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变迁(2000~2009)

说明:人均谷物消费数据为人均小麦消费量、人均玉米消费量和人均水稻消费量三者之和;人均肉类消费数据为人均牛肉消费量、人均猪肉消费量、人均禽肉消费量以及人均羊肉消费量四者之和;人均奶类消费量为各种奶产品人均消费量之和。

资料来源: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HIGH_AGLINK_2010

近十年来,欧盟人均谷物食用消费量趋于稳定,除2004年人均谷物食用消费量达到最高的143.01千克外,其他年份人均谷物食用消费量相差不到3千克,小麦食用消费量是谷物食用消费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到了总量的80%以上;欧盟的人均肉类消费量波动不大,最低值为2000年的64.98千克,最高值为2007年的69.26千克,其他年份人均肉类消费量与2000年相比均不超过2千克,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50%左右;这一阶段,欧盟人均奶产品的消费量基本在22千克上下波动,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从2000年的22.19千克经过缓慢的增长达到2005年的27.23千克后趋于稳定。总体来看,欧盟各类食品人均消费量趋于稳定。

图3-3显示的是2009年美国与欧盟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对比情况,在四类主要食品中,欧盟的人均谷物消费量、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均高于美国,欧盟人均谷物消费量高于美国26.12千克,谷物中的人均小麦消费量,欧盟高于美国30.76千克,肉类中的人均猪肉消费量,欧盟高于美国10.23千克;而美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均高于欧盟,人均肉类消费量高于欧盟26.02千克,其中人均牛肉消费量,美国高于欧盟15.69千克,人均植物油消费量高于欧盟9.45千克。虽然美国和欧盟具体的食品消费结构呈现一定的差异,但有两个共同点:首先,近十年来,美国与欧盟各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波动幅度较小,食品消费结构日趋稳定;其次,欧美国家的消费结构具有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等特征,在食品消费结构中,对肉、奶和植物油的消费比重较高,对谷物等的消费比重较低。

图3-3 美国与欧盟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对比(2009)

资料来源: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HIGH_AGLINK_2010

二 韩国、日本粮食消费特征分析

东亚的韩国和日本人口密度很高,人均占有耕地很少,资源禀赋与中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国,2009年韩国人均GDP为17078美元,日本人均GDP为39738美元,而2009年中国人均GDP仅为3744美元(WB, 2011)。由于东亚国家有着相近的食品消费习惯与心理,并且食品类型也比较相似,因此深入研究韩国和日本两国的食品消费变化规律,对于科学判断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韩国国土很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可供用于耕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很小,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耕地的减少,韩国的食品消费需求已越来越依赖于进口(Melissa Alexander, 2005;顾尧臣,2007)。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韩国人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图3-4和附表4显示的是1984年以来韩国居民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和数量。从1984年开始,韩国人均谷物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谷物中的大米、小麦和玉米三个品种消费量均逐步下降,近几年人均谷物总量基本稳定在130千克左右,大米是韩国居民的主要口粮品种,在谷物消费量中占有大约60%的比例,下降趋势尤为明显,人均肉类消费量、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均持续增长,2009年分别达到最高的41.59千克、18.17千克、2.37千克。

图3-4 韩国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变迁(1984~2009)

说明:人均谷物消费数据为人均小麦消费量、人均玉米消费量和人均水稻消费量三者之和;人均肉类消费数据为人均牛肉消费量、人均猪肉消费量、人均禽肉消费量以及人均羊肉消费量四者之和;人均奶类消费量为各种奶产品人均消费量之和。

资料来源: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HIGH_AGLINK_2010

日本是一个人口不到1.3亿、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土壤贫瘠,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粮食自给率不到30%,但高度发达的经济促使日本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图3-5和附表5显示的是1984年以来日本居民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和数量。从1984年到2009年,日本的谷物消费量持续缓慢减少,25年间人均谷物消费量只减少了20千克左右,其中人均小麦和人均玉米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大米消费量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的人均肉类消费量缓慢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基本保持稳定;日本的植物油消费也是如此,短暂上升之后,人均食用消费量在15千克左右小幅波动;而人均奶制品消费则一直稳定在4千克左右。同欧美等国相似,近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日本的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稳定性增强,但不同的是日本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且动物性食物人均消费量远低于欧美国家。

图3-5 日本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变迁(1984~2009)

说明:人均谷物消费数据为人均小麦消费量、人均玉米消费量和人均水稻消费量三者之和;人均肉类消费数据为人均牛肉消费量、人均猪肉消费量、人均禽肉消费量以及人均羊肉消费量四者之和;人均奶类消费量为各种奶产品人均消费量之和。

资料来源: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HIGH_AGLINK_2010

三 国外粮食消费特征对中国的启示

1984年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图3-6和附表6显示的是这一阶段中国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变化情况。1984年,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只有0.16千克,2008年人均奶制品消费量达到最高的1.40千克,不到同期美国和欧盟人均奶制品消费量的10%,与东亚的韩国和日本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虽然人均奶制品消费绝对增加量只有1.24千克,绝对数量增加不大,但是由于基期消费很低,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增加了近8倍。中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也持续较快增长,从最初的3.18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19.30千克,略高于同期的日本和韩国,但仅为美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的1/2,欧盟人均植物油消费量的2/3。由于1997年以前人均禽肉消费数据的缺失,在人均肉类消费指数的计算中我们以人均牛肉消费量、人均猪肉消费量和人均羊肉消费量三者之和代替人均肉类消费量,这一阶段,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近两倍,2009年肉类消费总量达到43.48千克,这一数据高于日本的33.1千克,略高于韩国的41.59千克,距欧美肉类消费还有较大差距。就谷物消费而言,中国人均谷物消费总量、人均大米消费量、人均小麦消费量以及人均玉米消费量均呈下降趋势,2009年人均谷物消费总量达154.65千克,高于韩国的129.2千克,日本的102.5千克,欧盟的101.81千克,美国的120.42千克,图3-7显示的是2009年中国和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人均主要食品消费情况。

图3-6 中国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变迁(1984~2009)

说明:人均谷物消费数据为人均小麦消费量、人均玉米消费量和人均水稻消费量三者之和;人均肉类消费数据以人均牛肉消费量、人均猪肉消费量及人均羊肉消费量三者之和代替;人均奶类消费量为各种奶产品人均消费量之和。

资料来源: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HIGH_AGLINK_2010

图3-7 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09)

资料来源: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HIGH_AGLINK_2010

通过本节对欧盟和美国的食品消费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欧美国家的食品消费结构具有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等特征,在食品消费结构中,对肉、奶和植物油的消费比例比较高,并且这些国家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日趋稳定;相对来说,以韩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食品消费结构中谷物的比重比较高,对肉类、奶产品以及植物油消费的比重较低,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也是如此。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食品消费模式的不同,当然也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对消费水平的约束而造成的。中国目前的食品消费结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人均摄入量,已经非常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但在牛肉和奶产品等消费方面,与美国、欧盟等还有很大差距。从中国的国内趋势来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中谷物消费的比重会呈现下降趋势,而肉类、奶产品和植物油的消费比重依然会逐步上升。当中国居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食品消费结构也将趋于稳定,但是食品消费结构中对动物性食物的需求量与欧美消费模式的差距仍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