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管制变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分享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及示例

这种基于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对于某一资源的共享,搭载着资源与服务的新型经济生态也催生了多种形态的商业模式,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种类型:基于专门网络平台的商品再分配市场,比如社区租借和二手交易市场。

社区租借模式通过和邻里共享物品以节省金钱和资源,NeighborGoods. net就是这样的再分配市场模式的范例。陈列在NeighborGoods网页上面的物品,主要采取免费交易的模式,即以借代租。其盈利方式是向那些建立私密分享群组的用户和有认证需求的用户收费。社区租借网站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闲置物品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居民建立了一个互相沟通的平台,有利于本社区居民构建更好的邻里关系,通过合作为他人提供便利。社区居民以产品试用的方式实现理性消费,而网站则通过与厂家的合作,将新产品试用打造成自身的主要收入来源。国内也出现了“享借”等跟随者,是定位于互借、互享的平台。

而致力于“商品再流通”的二手交易创新网站的早期代表是eBay和Craigslist。它们是个人交换二手物品的网上市场,均创建于1995年。之后,它们开拓了更大范围的物品交换,并将分享经济融入了消费主流。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快时尚”模式(即消费者追随当季潮流,淘汰过时商品)的风靡催生了分享消费的产生,数字技术和在线软件减少了以往二手市场高昂的交易成本,带来了网络商品再流通市场的迅速发展。如今许多物品交换网站应运而生,按商品类别进行处理能够让二手物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网站。交换模式包括双向交易、买卖、赠送和多人交易。商品交换的范围几乎囊括了现在消费者拥有的大部分私人物品,例如服装、书籍、DVD和玩具。商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如Swap、Netcycler和Bartercard进行交换、赠送或购买。Freecycle通过创建交换社区,构建“礼物模式”,将各地用户加入到所属本地组,用户在这个组里的所有交易都是免费的。设置群组的目标在于用户间能够平等交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强社交联系。

第二种类型:协作性生活方式,是对技术、时间、劳务等非有形资源的分享。

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分享共同的兴趣,在非有形资产方面互相协助,而且这种分享模式也是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的,包括多种不同的协作系统,从园艺分享(landshare.net)到各种技术、劳务分享系统(跑腿兔、taskrabbit.com),雇用各类专家的P2P平台(Thumbtack),家政服务P2P平台(Homejoy),甚至专业的医生服务(Heal),涉及众多行业。

这方面最早的创新者是时间银行(Time banks),实践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时间银行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每个成员的时间价值都是相当的。时间银行的参与者提供如临时保姆、绘画或按摩的服务,当他们给别人提供服务时可赚取“时间币”。这种货币之后也可用来获得服务。时间银行的显著特点就是双向。时间银行不是一个慈善组织,它只在供与求之间发挥平台的作用。因此,参加的人无须付出一分钱,只需将自己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即可。成为正式成员后,时间银行会给每位参加者10张支票,银行成员可用支票表示时间的支付情况。支付一次,就相当于自己为别人提供了一次帮助,反过来自己也能接受别人的支票。这就是所谓的双向原则。因此,自参加那天起,时间银行成员就要做好准备,既可得到别人的时间与帮助,也要准备在时间允许时为别人付出时间与帮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26个国家都设立了时间银行,仅美国就有276家正式运营。中国的南宁、南京、重庆等城市也零星出现了这种模式,目前国内的时间银行主要是依托于居民小区,重点的服务对象是老人。

跑腿兔是劳务分享的典型案例,它是劳动力买卖的网上平台,人们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任何跑腿代办任务的帖子,跑腿者则开始竞拍,并注明他们可以接受的最低价格。发帖人可以根据评论和跑腿者的等级,自由选择参与竞拍的跑腿者。网站上工作、服务的内容五花八门,从送信到组装宜家家具,应有尽有。跑腿兔会从每次任务中抽取佣金,价值较低的任务佣金抽取率较高。国内已有不少效仿者跟进,最有名的是“猪八戒网”。

第三种类型:产品服务系统,是对耐用消费品及其他经济资产的优化使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能负担起间歇性使用的耐用消费品,或者拥有没有被充分使用的资产,例如处于闲置状态的车,备用的卧室,未使用的车库或其他存储空间,非生产性的草坪和办公室空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通过数字化的第三方网站,将个人所拥有的闲置资产与其他普通人(而非商家)进行直接的交换获取经济收益和提供生产能力的方案相继出现。在这种模式下,参与的成员可共享公司或私人所拥有的多个产品,付费但是不必永久拥有产品。这种模式的代表有类似Zipcar的汽车共享服务公司,Uber用车平台,Airbnb度假屋短租网络分享平台。

这个模式早期的创新者是Zipcar,它是介于出租车和传统租赁之间的提供新型出行方式的网上租车公司。以“汽车共享”为理念的Zipcar收取一次性注册费用和会员年费,并按租车小时收费(小时费包含汽车使用、汽油和保险等费用),Zipcar的汽车停放在居民集中地区,会员可以直接上Zipcar的网站或者通过移动设备查询和预订汽车,通过移动应用遥控汽车的喇叭和门锁,用完之后于预约的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地,用会员卡上锁。发展到今天,Zipcar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的20多个城市和大学校园为近77万的注册会员提供1.1万辆机动车的共享租赁服务,目前占有美国4亿美元汽车共享市场75%的份额。它的出现使汽车共享的概念开始流行并进入主流,尽管2013年Zipcar被传统租车公司Avis收购,但其汽车共享的商业模式被保留,并以多种形式被大型运输公司所采用,比如像奔驰这样的汽车制造商也推出了Car2go这样的共享项目。而近几年分享经济的明星公司Uber则是在Zipcar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移动应用程序链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的服务,为乘客提供一种高端和更私人的出行方案。

Airbnb则是一个利用闲置房间、公寓或别墅并将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联系起来的P2P共享平台,通过收取预订服务费获得收入。在线平台是促进共享的关键,用户可以在网上找到汇集住宿条件、评论评分和住宿指南的信息清单,也可以查看房屋主人和以前租客的评论评分。该平台通过提供评价用户信誉的方案,为克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障碍建立了系统。现在出租多余空间的概念也扩展到闲置车库、阁楼和车位,甚至包括共享土地。国内也出现了小猪短租、丁丁停车等企业。

第四种类型:基于社交平台的分享经济模式。

以Facebook、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是帮助用户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同事及周围的人保持联系并分享生活体验的社交工具,这是社交平台分享经济的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则是通过社交平台衍生出协作消费,这种模式瞄准“熟人”,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协作生活方式或者圈子营销,将真实世界的分享嫁接到社交网络上,因此形成了社交式的分享经济模式。比如借助微信平台的微商,实质就是开放平台+朋友圈,利用社交平台,以用户交流和关注点为基本,从个人在社交媒体里面的信息足迹和人际关系链出发,把线下产品或服务推广巧妙融入社交互动这个无形推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口碑营销”,进而通过互动,激发更多的圈子群体形成几何数级传播,从而创造更好的品牌价值或者销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外分享经济通常以专门的网站各司其职的现象不同,国内则更多地借助原本就有大量用户群的社交网站来实现协作消费。比如在豆瓣小组、QQ群、论坛以及微博中的微群中,都出现了“拼饭”“拼车”“拼屋”的专门板块。

除了以上四种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类型,还有其他模式不断涌现。有的是对上述四种模式的组合,比如前三种模式都可以与第四种模式进行组合;有的是参与主体发生变化,从P2P变为了B2P(比如途家网),甚至是G2P(政府—公众模式),例如白宫提出的“开放政府”和奥克兰市的“公开预算项目”(其用意是要与公众共享信息,共同负起治理的责任)。有的平台在实现单一业务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开始拓展更多的产品业务线,采用中心辐射型的服务模式发展范围经济,比如Uber。一旦分享经济平台有了各种应用程序接口,并且可以相互整合,这种模式的优势会非常明显;还有更多的新工具和新服务出现,用于支持分享经济,比如为在线短租平台提供的全方位的物业托管服务、背景调查服务、后勤供给等,使得分享经济的生态体系日趋丰富、完善和成熟。

分享经济从已有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快速扩大规模。由于利用社会资源,而且资源管理成本较低,在既有市场拓展或进入新市场时可以快速扩大规模。扩展新兴市场时,由于线上平台已经较为成熟,甚至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地面人员,成本低、部署快。

(2)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遇到市场形势、监管环境、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快速调整。

(3)资本效率高。由于利用社会资源,分享经济多数是轻资产运营,对资本要求低,资本回报率高。

(4)供方的进入门槛低。以打车软件为例,要成为Uber或者滴滴的司机,其资质要求和注册程序都相当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