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宗皇后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7章 江上风景

第九十七章江上风景

在大明朝若要论造船技术,那要说天下数第二也就无人再敢称第一了。

自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对于海运、河运的需求日益增加,海运和漕运的发达带来经济繁荣,使得船舶的修造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大明朝规模宏大的造船厂有三个,南京龙江造船厂,淮安清江造船厂,临清造船厂。这些最大的造船厂都建在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发达经济富庶的地区。同时还在附近建立卫所,驻军万余重兵守卫,以保证船厂的的安全。这些造船厂每年造船、修船达几百艘甚至上千艘。船厂的能工巧匠们用无比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汗水铸就了历史的辉煌。

其中的南京龙江造船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又称为南京皇家宝船厂,位于南京的上堡、中堡、下堡一带,厂门前建有高大的门楼,占地一千八百余亩。当年这里江汊纵横,芦草连天,地势开阔,船只造好能直通长江,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既是在这里制造的。

这些大船无论是船体的设计,还是每一道制做工艺,都是精益求精首屈一指,彰显着东方古国大国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虽然还不是完全的铁甲战舰,但严格挑选经过特制的油料炮制的坚韧木材,又以分毫不差精美绝伦的卯榫结构,拼接胶合经纬分明的编织成坚固稳定的一体。在关键部位还得以百炼成钢的铁钉加以箍定,再刷上十数遍的油漆用于防腐和减轻水中航行的阻力,足以与海浪和风暴抗衡。

面对这样的一艘巨无霸大船,光滑锃亮的甲板之上,看上去如同一座庞大无比的水上楼阁。远望那数杆高耸的桅杆和白帆,特别是船体两侧的无数个小轩窗一旦打开,就会露出黑黝黝的炮口,难免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和无形之中令人悄然产生出些许惊惧。大明朝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带领的下西洋船队,就是靠着这样的大船乘风破浪,远航四大洋的。

当然,在江河里航行就用不上这么大的海船了,相比之下船虽小些,但船的样式和功能却一点不差,任谁一看也得退避三舍懂得让行。

江水湛蓝如涌,顺流而下,大船平稳自如的在水中航行,船尾扬起一串巨大的浪花。皇太孙朱瞻基和沈海波等几个人耐不住出来站在甲板上眺望两岸的景色,但见从高山密布的原始森林,到郁郁葱葱的平原田野一一匆匆而过,此情此景倒让朱瞻基和沈海波觉得颇有些诗意,沈海波微微一笑便开口吟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呵呵!沈兄好兴致!可曾真得听见有猿声了么?”

朱瞻基听到这首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因犯错被发配充军,途中幸遇大赦,乘船而归,于江上潇洒豪情即兴而作的《早发白帝城》,揶揄的拱手称赞打趣与他。心下却又想起,几天前因了他的一时意气动了恻隐之心,开口收留了那个伤情危重的落第秀才王振。待情况稳定后王振的伤还是不能下床走动,若是依着明太医或者英宁谁的,每天去给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上药、看护、吃喝拉撒的,也着实不是很方便,幸得沈海波主动承担去照顾王振。听说现在王振已经好了许多,可以下床活动,自己照顾自己了,朱瞻基很高兴。他心里有数,一路行来言谈举止,朱瞻基十分欣赏沈海波的善良和才干,所以善有善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是不会亏待沈兄的,在南京已给沈海波备下了一份大大的惊喜,希望不会吓到他。而此时沈海波却不无羡慕的对朱瞻基说:

“黄老弟,可别说你这次会后悔,还真是捡到宝了,这个王秀才不但一表人才,还富有文采,写得一手好字,若不是他已经自宫,我都要想让他跟我回南京,帮我写书去。”

“真的?还没见沈兄这样夸奖过人呢,倒要领教!正好,我也该去看看他。”

朱瞻基说着转身乐呵呵的招呼过来倾城一起跟随沈海波向一边的船舱走去,刚刚到得门口,但见一个身姿单薄穿着蓝衫的少年人便应声跪倒在地,声音清越,口呼:

“草民王振叩拜恩公,救命之恩没齿不忘!”

朱瞻基点头一笑,伸手虚扶:

“哦,王振,身上有伤不要勉强,起来吧!我大明秀才可是见官不跪的。”

王振跪地却是不敢起,一边把头匐的更低,泣声又言:

“恩公,草民命苦,如今自残已是个不忠不孝之人,何堪秀才之名!蒙恩公不弃搭救,大恩难报,草民残生愿跟随恩公结草衔环做牛做马以报万一,不然无依无靠唯有死路一条。”

“呵呵,怎说的如此严重!王振,你且安心养好身子,以后的事自可从长计议,起来吧!”

朱瞻基口气温和的安慰道。

王振这才以袖拭干眼泪,抬起头来,起身垂手站在一侧。

朱瞻基和倾城抬目打量四周,这一间小小的寝室不大,只有一个小木床旁边一个简易的小书桌而已,桌上摆有笔墨纸砚,室内光线很好,二人不由一起移步上前观看。这一看却是吃了一惊,那纸上写就的工整小楷,一笔一划皆有功力字迹清秀如人,朱瞻基自小是得名师指教练得一手好书法之人,也不得不佩服这王振地确是不同凡响,怪不得沈海波如此的酸酸赞赏了。再注目一看其中的内容更是被深深吸引住了眼球,只见他写道:

“那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坠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

朱瞻基和倾城见此文瞬间明白了,这不是沈海波讲的西游记的故事么?好一个沈海波,还没到南京就迫不及待,闷声不响的真干起来了,还竟敢找了个病怏怏的秀才王振做帮手!一旁的沈海波顿时一脸的尴尬,还是王振急忙拱手为他言道:

“恩公莫要责怪沈公子,都是在下闲得无聊,自愿替沈公子整理誊抄的,草民虽无大才,写几个字还是容易,也想助他早日达成著书的心愿。”

原来如此,倾城便也上眼仔细观看起了这位只有十八岁,叫王振的年轻人。一身纯旧的衣衫洗的干干净净,没有多余的皱褶。一头黑发梳理的一丝不乱,他面孔白净,皮肤细腻,面色坦然无辜。那黑亮的眼眸清新如孩童,还带着几分稚气。漆黑挺翘的眉,笔直有形的鼻梁,红红的嘴唇小巧敦厚。单看他俊美的五官,可以说不逊于任何一个鲜丽的女人。少年绝美的容颜上虽带有几分虚弱的病态苍白,可偏偏还是能透出骨子里有的那种男儿的勃勃英气。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时的这个少年王振,是个聪明俊秀又善良无害让人喜欢的人。可是不知为什么,在倾城的心里却是有些许不安,总觉得这不是一个吉祥的兆头,对这个年轻人本能的感到不信任。

这种感觉使得倾城默默无语,直到离开这里回到她和朱瞻基居住的最高层船舱,被朱瞻基拉住她的手轻轻的亲吻,他揽过倾城的肩在她耳边低声醋醋地说道:

“娘子,那个王振没有性命之忧了。却是娘子你,若有空闲,不如将心思放在为夫的身上。”

敢情他是以为孙倾城还在为王振担心呢。

倾城嗔了他一眼,说:

“什么人呢,我还不够将心思放在你身上啊?我现在天天没事儿,眼睛和心思可都在你身上呢。”

“呵呵!真的?”

朱瞻基乐得咧嘴一笑,

“既然娘子如此的爱恋为夫,那为夫心里真是好感动。我可不像那个傻傻的沈兄,干看着美人儿还不知道吃,没娶过媳妇就不知道媳妇的好。”

他轻吻着倾城的手指,一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着莫名暧昧的星光。

“油嘴滑舌!男人都是这样,没听过人说,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吗?”

倾城扭头不理他。

朱瞻基却冷哼一声,

“哼!油嘴滑舌,说谁呢?是不是这样的,你也得亲自尝尝才知道。听谁说的!”

说罢就拉过倾城的手放进自己的衣袖里,

“来,摸摸,---”

倾城听话的摸了摸,他的袖中温暖、柔软。

“再摸摸这里。”

嗯,腰间的布料挺阔很滑。

朱瞻基又拉住倾城的手放进他胸前的内衣里,哦,摸到了一个小荷包。可是要再往下摸---,倾城脸色一红急了,不好意思的出声问道:

“太孙殿下,这是想干啥?”

“干啥?让你检查一下我啊!看看我一个大男人浑身上下没有一文钱,带的只是一个你那回送给我的荷包。这样的男人你总该放心了吧?”

倾城无言以对,只好尴尬的轻咳一声,心中莫名的有些愧疚,这么一想,觉得还真是委屈了他。见天色已晚,不知道朱瞻基在外面吃没吃晚饭,就关切地问:

“饿了么?想吃什么?”

朱瞻基急忙凑过来,低头在她耳边阴沉沉的说了一个字:

“你。”

倾城一怔,似嗔带娇,

“你---,不正经!”

朱瞻基立即坐正身子,假模假式,眼中却写满了笑意,恬着脸问:

“为夫说的难道不是正经事?我可是守身如玉,素了好久了。”

还真是,朱瞻基要是奸猾起来,孙倾城怎是对手,只能甘拜下风。

“行了,说不过你。”

孙倾城语塞,她明白了一件事,跟一个巧舌如簧的人论短长,能得好吗?

说到底,进了宫给皇家做妃嫔,和民间女孩子嫁人做妻一样,男人要传宗接代,朱瞻基还没有儿子,岂能说不是正经事。

“哈哈------”

朱瞻基松了口气,笑得贼兮兮,看着倾城被逗得样子,心里感到特别舒服,总算赢了她一波。

正要进来上茶的英宁闻听低头偷笑,急忙转身逃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