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章 浓浓思乡情
李三听李鸿章提起父母,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思乡之情,尤其看到李鸿章那花白的胡须,一脸慈祥的笑容,他顿时想起了远在家乡蓟州的爷爷。爷爷跟这个李大人年岁应该差不多,老人家平时嘴喜欢他这个大孙子,可自己在家时因为淘气,时常惹爷爷生气不开心,如今爷爷也不知道什么样子了,他肯定很想我。这么想着,李三不禁眼圈儿发红,赶紧仰起头假装看字画,使劲儿把眼泪往肚子里面咽。李鸿章怜惜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大男孩,想自己几句话就触动了他那柔软的一面,看来这个孩子真是个侠骨柔肠的人呢。在如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像这样重情重义的人实在是不多了。
咽下眼泪,李三把目光从那几张发黄的字画上挪开,稳了稳心神,这才转过脸冲李鸿章笑了笑,脱口说一句:“李大人,你老挺像我爷爷的。”
但随即他就意识到自己说走了嘴,他其实还没从刚才那思乡的情绪中走出来呢。意识到这一点,李三那一张白净的小脸儿立刻涨得通红,赶紧低下头,两手交叉,不知所措地看着自己的脚尖儿。这一切变化都没有逃脱李鸿章那一直凝视着他的眼睛,立刻顺着话茬儿柔柔地说:“孩子,你爷爷也像我这么大岁数么?”
“是的,不过我爷爷可比您老多了。”
李三脸更红了,语无伦次地回答着,头低得都快挨着茶几了。李鸿章心里一喜,立刻趁势发起心理攻势:“孩子,听口音你不像天津本地人呢,老家是哪里的?”
“京东蓟州上仓西边程家庄。”
李三老老实实回答。
“家里都有啥人啊?”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姐姐。”
“你家里父母老人都还好吧?”
“他们……他们……”
“他们怎么啦?”
“大人,您,您别问这个了好不好?我已经……已经十来年没见过他们了,我……我,呜——”
李三再也忍不住,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李鸿章也被他哭得动了感情,一把搂住他,一边掏出手绢给他擦眼泪,一边安慰他:“孩子,别哭了,都是我不好,不该问这些让你伤心的事情。”
哭了一会儿,李三感觉痛快了许多,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看着李鸿章,哑着嗓子说:“大人,别笑话李三,我……我真的是挺想家,想我的家人了。”
“他们也一定很想你呢。”
“嗯。”
“我想,你自己出来这么多年,家里老人一定盼着你风风光光地回去,不如这样,你就在我这总督府做事吧,我想依我这朝廷一品大员的权利,给你封个四品的顶子是手拿把掐的事儿,不知你意下如何呀?”
“大人,我知道我自己的能为,那狗肉是上不了桌席的。如若大人您老不嫌弃我李三曾经偷过您的东西,咱爷俩交个朋友可以,那做官封什么顶子的事情还是不用您老费心了。”
“为什么呢?”
李鸿章心里一惊。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时下不少人费尽心机巴结他,成千上万两黄金白银送礼,就为谋个一官半职,求个光耀门庭,他怎么对这唾手可得,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无动于衷呢?这么想着,不禁对他越发地钦佩,想那大清朝年轻人如若都有李三这样的修为,还愁国家不强盛么?可是他为啥就这么反感做官呢?李鸿章静静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急于走近他的内心世界。于是,接着问一句:“孩子,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为朝廷当官做事呢?”
“我就是不想坑害老百姓。”
“难道做官就是坑害老百姓么?”
“当然了。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您没听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么?那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呐,我可不想被老百姓骂一辈子,再说了,一天到晚让人当狗似的使唤着,我也不习惯。”
“哦——”
李鸿章深吸了一口气,他终于明白了为啥李三要把那官印扔进茅房坑里,他其实是痛恨当官的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这样的人如果让他回到民间,遇到反叛朝廷的高人拉拢,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行,我一定要留住他,慢慢地感化他让他为朝廷做事,我就不信这世上真有见钱眼不开,见利绕着走的傻蛋。这么想着,李鸿章冲着李三慈祥地笑了笑,把沏好的茶叶水端到他的面前。
李三此时已经恢复了平静,清亮的眸子一眨一眨看着李鸿章,想了想,感觉自己方才的话是不太好听,遂接过茶碗喝了一口水,冲李鸿章淡淡地一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总督大人,请恕李三直言,我就是一庄稼小子,干啥事直来直去惯了,说话从来不考虑后果的,您老千万别见怪哦。”
“哈哈哈——你这个小李三呐,这几天你少气我了么?我啥时候怪过你呀?我要是怪罪你,早就嗯——”李鸿章用手比划了一个杀头的姿势,然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李三也不好意思地跟着笑了起来。
俩人又说笑一阵,李鸿章话锋一转,颇为惋惜地说:“孩子,既然你无心仕途,我也不好再勉强,但你这朋友我是铁定要交的,反正天津离蓟州也不是很远,以后有啥为难着窄的事情,不要见外,尽管来找我就是。”
“谢谢总督爷爷,您老的心意我全部领受,时候不早了,您老也该歇息了,那……晚辈李三就此告辞啦。”
李三说完,起身抱拳行礼,转身就要往外走,恰在此时,李三听到房门外一阵脚步响,心里顿时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