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物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9话
马关条约:蒋介石带走的外交档案

日本与清朝之间发生甲午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争”),日本战胜,日本与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日本方面的签约代表是伊藤博文和睦奥宗光,清朝方面是李鸿章。条约内容主要为承认朝鲜独立,清政府将台湾、澎湖群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支付赔偿金二亿两。后来因为俄国等三国干涉,取消割让辽东半岛。

对于一个日本“台湾通”来说,并不会觉得台湾是南方。冬天到台北,最好有着很容易感冒的警觉。气温降至摄氏五度虽然不常见,但是台湾房屋的结构不太注重防风功能,冷空气一直往屋里跑,连在饭店的房间都会觉得冷;餐厅多半不会有暖气,吃饭也会感觉到寒意。

二〇一四年一月,在寒流来袭、下着小雨的冰冷台北,我和甫于二〇一三年就任的冯明珠院长见面。冯院长在担任副院长的时期,我们已经见过多次,这次是就任院长之后的第一次。冯院长个性很耿直,对于没做过功课的提问,反而会对记者说教起来,不少台湾记者以此为苦;但是如果兴致高的时候,就会说出很多有趣的故事,对我而言反而是非常珍贵。

一个半小时左右的专访,冯院长滔滔不绝。冯院长是一位文献学专家,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即进入台北故宫服务。一提到故宫,很容易联想到书画、陶瓷,事实上台北故宫也是古书及文献的宝库。冯院长的故宫人生围绕在重要的古书文献之中,也曾写过许多评价很好的历史论文。在这次的专访中,我特别提到了“故宫保管《马关条约》原文”这件事。

国家和自然人一样,上一个政权曾经签下的国际承诺,例如条约或是借款,下一个政权必须负起责任。条约是由双方当事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谈判当中,绞尽脑汁一字一句讨价还价出来的,条约也写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关系,十分有趣。

日本打败清政府取得胜利,成为日本现代化的证明,也是中国停滞不前的写照。战争结束后缔结的《下关条约》,无论是在中日关系史、中国历史上都是关键性的条约。在中国,是以“下关”的旧名“马关”,称为《马关条约》。

条约由当事国各自保管一份,清政府的条约现存于台湾;清朝灭亡时,中华民国继承了所有的外交档案。建立中华民国的国民党输给共产党之后,撤退到台湾,当时带了所有的外交档案,现在寄放在故宫。

清代并没有外交部门,也没有外交的概念,在华夷秩序的架构下,外国只有朝贡国和蛮族两类,欧美和日本都算是蛮族。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清政府在英法的压力之下成立外交部门,当时设了“总理事务衙门”,这是咸丰皇帝时设立的。咸丰皇帝觉得愤怒屈辱,龙体欠安,不久即驾崩。其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都收在总理衙门内,革命之后就由中华民国外交部接受继承,因此这些文献也称为“总理衙门档案”。我在特展中亲眼看到《马关条约》的条文,目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交部长睦奥宗光、清政府全权大使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亲笔签名,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在日本,这些文献应该也是保管在某个地方吧。但是从没听过曾经举办像这样的展览。

台北故宫曾经办过几次这类史料的展览,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时,就曾展示英国和清政府签订割让香港的《南京条约》,一九九九年澳门主权移交时也同样展示了葡萄牙和清政府签订的《北京条约》。这些展览都是冯院长高度关切重视而得以实现的。

“真的很有意思,大家都以为这些外交档案在大陆,任谁都没想到是在台湾,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历史变迁。”当我朝这个方向去提问时,冯院长知道不能随着新闻记者的诱导而起舞,刻意转变话题的主题,“当时没有这么深沉的考虑。”

冯院长的专访结束后,我继续突发奇想:钓鱼岛争端得以解决的时候,也许会策划一个与钓鱼岛、《马关条约》相关的展览。中国台湾和大陆都主张钓鱼岛是“日本趁甲午战争混乱之时偷偷占领的”,甲午战争是日方的侵略行为,日本战败后依据《波茨坦公告》必须返还,钓鱼岛不是日本的领土,这样的思维理论与《马关条约》、钓鱼岛密不可分。

当时没有继续询问冯院长的看法,事后觉得有点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