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希伯来人与东方的衰落
二十四、巴勒斯坦:希伯来人定居之前的居民
巴勒斯坦是亚洲和非洲的过渡地带的延伸,多种文明在这里交汇。巴勒斯坦的附近有埃及、巴比伦尼亚、腓尼基和小亚细亚诸王国,来自这些文明古国的商品在巴勒斯坦的市场上进行和平竞争,但他们的军队却在这里短兵相接。
我们现在称为巴勒斯坦的地方曾是希伯来人的故乡。巴勒斯坦是海洋与沙漠之间的一块狭长的土地,它位于肥沃新月的最西端,在地中海的西南角上。它的西边是海洋,东边是绵延向北的沙漠和荒地。这块狭长的土地只比佛蒙特州略大一点,它长约150英里,面积还不到一万平方千米。
巴勒斯坦南部是一片不毛之地。在沙漠的肆虐下,这片土地成了石灰岩山丘。耶路撒冷城就被包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中。巴勒斯坦北部的山谷中土壤肥沃,但是由于夏季雨水少,土地的灌溉只能全部依靠冬天的雨季。因此,与夏季降水多,灌溉充沛的地方相比,这里的收获要少许多。腓尼基人一直掌控着巴勒斯坦北部的良港,阻断了巴勒斯坦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因此,自然资源贫乏的巴勒斯坦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从未像尼罗河畔与幼发拉底河畔的国家以及与它相邻的叙利亚和腓尼基一样,发展出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图130 古埃及绘画:在砖厂劳作的亚洲俘虏(公元前15世纪)

希伯来的奴隶们一直在埃及的砖厂中做苦力,直到摩西将他们带出埃及。在图片的左下方,奴隶将松软的黏土混成两堆,一个奴隶帮另一个奴隶把装有黏土的筐扛到肩上,扛着黏土筐的奴隶要把黏土送往右上方的制砖人那里。制砖人拿到黏土后把它填到长方形的模具里,做成砖坯。图中的这个制砖人已经做出了三块砖坯了。左上方的一个奴隶正在将做好的砖块垒起来,他在中间留出空隙,好让砖块通风。很快,太阳就会将这些砖块晒干。图片的右上角坐着一个手握木棍的监工,他的职责是监督奴隶们劳作。在他的下方,一个肩上套着轭的奴隶正在运走晒干了的砖块。几千年间,从东往西直到爱琴海和罗马,这些地方的城市建筑都是用这些泥砖建立起来的。
与东端一样,肥沃新月西端的北部山区中也混居着当地居民和来自沙漠湾的闪米特游牧民。那些来自北方的居民,主要是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巴勒斯坦的闪米特人身上留下了他们的特征。人们一直认为高高突起的鹰钩鼻是闪族人,尤其是犹太人的特征,但实际上,那是来自赫梯人(非闪族)的血液。赫梯人与巴勒斯坦的闪族人之间通婚把这种赫梯式的脸部特征传给了闪族人。在巴勒斯坦的集市上,异域面孔随处可见,还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方言。这里还有华美的珠宝、铜盘、尼罗河畔的工匠们打造的象牙家具,还有来自爱琴海的陶器,来自赫梯的红陶与来自巴比伦尼亚的毛织品。毛驴的叫声时不时出现在喧闹的集市中,它们是随着自己的北方主人沿着尼罗河与幼发拉底河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的,它们和主人的身影出现在巴比伦庙塔下,还有泰班方尖碑旁。这些西方闪米特人在与巴比伦尼亚的商业往来中学会了书写楔形文字。巴勒斯坦是亚洲和非洲的过渡地带的延伸,多种文明在这里交汇。巴勒斯坦的附近有埃及、巴比伦尼亚、腓尼基和小亚细亚诸王国,来自这些古国的文明和商品都汇集在这里,这是早期东方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实现的。
来自那些文明古国的商品在巴勒斯坦的市场上进行着和平竞争,但它们的军队却在这里短兵相接。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内,夹在尼罗河畔与幼发拉底河畔两大强国之间的巴勒斯坦成为这些强国们争斗的战场。巴勒斯坦进入内陆的唯一障碍是位于中部的卡尔迈勒山脉,在这条重要通道上把守的,是后来希腊战争中的美吉多要塞。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哈米吉多顿平原成为长期以来各国争斗的场所。巴勒斯坦就像1914年德法战争中的西班牙小国一样,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着战争带来的折磨。巴勒斯坦曾经被埃及占领几个世纪之久,后来又被迦勒底人占领,再后来成为波斯帝国的属国。总而言之,希伯来人从拥有这块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没能从外国的压迫中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