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场:团队助动学习(Facilitation)的11项关键技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Storyline:编故事的技巧

Framing不仅仅是一个骨架,还是有血有肉的机体,能引人入胜。一个好的Storyline能将一个强有力的框架发展为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我们如何来讲故事呢?虽然“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虽然有天赋使然,比如斯皮尔伯格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普通人就没有办法提升讲故事的能力。

《金字塔原理》中谈到了讲故事的结构,即SCQA理论,分别代表情境(Situation)、冲突(Conflict)、问题(Question)和解决方案(Answer)。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套路来讲一个故事:

(1)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

(2)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

(3)众多人物纷纷登场,各显神通,峰回路转,高潮来临……

(4)后来,胜负手出现……问题解决,结果……

也有人将编故事的套路总结成以上4步,本质上跟SCQA的流程差不多。

情境是最开始的部分。比如,故事可以这样开始: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一辆飞驰的汽车戛然而止,车上走下两个黑衣人……相信我们看到这样的叙述后,头脑会出现一个场景,也会好奇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冲突是推动剧情的重要元素,也是吸引学员和听众的动力之源。故事可以这样继续:高个黑衣人说:“老板,前面就是一条河,不算宽,你可以游过去,到对岸你就自由了。”矮个黑衣人拿出一个黑箱,扑通跪下了说:“这是1000万,我不能说感谢的话,因为我不配,希望你收下。”高个黑衣人面无表情,转身点了一支烟。谁知对岸出现了一声清脆的枪声……相信我们看到这个情节就更加好奇了,里面有很多违背常理的东西,人脑就是这么好奇,会追根溯源,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也想知道下一步会如何发展。

问题是冲突背后的原因,也是冲突发展的方向。故事可以这样讲:高个黑衣人迅速将矮个推入车中,车子驶向第二个等候点。在途中,高个收到一条短信,说对岸的障碍已经清除,请速往第二个等候点集合。矮个到达对岸后,与接头人汇合,开始了他异乡的人生。而矮个回来成为了公司的老板。原来矮个是高个父亲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多年一起合作生意,与他父亲之间有说不清的爱恨情仇,没有能在危机时候出手援救高个的父亲,后来虽然把高个抚养大,但是充满了愧疚。这次由于仇家追杀,只能跑路,把家人和公司都托付给高个了……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之前一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

故事的结尾就是答案。大家肯定想知道,整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仇家还是继续追杀,公司还是面临内外矛盾,当各种矛盾激化后,必然会有一个解决方案出现,无论是枪战,还是对簿公堂,这就是结尾,也是答案。大家头脑的疑问也会在这个结尾中找到答案。

看完故事后,可能会唏嘘不已,这些就是上面这个故事的“留白”,也是大家的思索。

有些培训就是一个个的故事,没有任何的理论,学员就是通过一遍遍的读故事,学会各种技能。佛教里面有许多的“公案”,比如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就是如此: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苏东坡取笑佛印,佛印却不生气,这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后来问题的解决,来自于佛印对于佛的领悟。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有兴趣不断看,也能不断引发许多思考,甚至我们会去转述给其他人听,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故事。

菲尔德谈到了剧本讲故事的方法。他认为,所有的故事都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开端是背景介绍,中间是对抗和冲突,结尾必须告诉大家结局。

如果你去看电影或者听故事,你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判断──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或是这个故事。在交谈中,可能有10秒的时间让你开头,如果你无法吸引他人,听众就会转移注意力。如果在演讲中,可能3分钟是个极限,决定了听众是否听演讲。在两天的培训中,可能30分钟决定了学员这两天的投入程度。开头部分是抓住对方的关键。

第二部分是故事的主体部分。称为故事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故事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故事中人物的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成为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力,一旦这个动力遇到障碍(Obstacles),就产生了冲突。在这个部分,一定要把人物的内在需求讲清楚,把具体的障碍讲清楚,也要尽量去渲染冲突。听众和学员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

每个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这是第三部分。那种模棱两可、含义暧昧的结尾,现在已经过时了。听众很想知道,他们所关系的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的目标到底达到了没有,他们最后成功了吗?死了吗?……

上面三个部分就形成了完整的故事。

在很多环节我们需要加入故事作为培训或演讲的素材,一方面我们自行编撰故事,另一方面即使有完整的故事,我们也需要用适当的方式演绎出来。我们尽量可以用到上面介绍的方法。

比如在《专业销售技巧》这门课程的FAB阶段,为了说明FAB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讲一个故事增强大家的印象,我们可以这样讲:

开始部分

一位新销售人员,无比努力,为了孝敬父母,给女朋友实现承诺,起早贪黑,整天跟客户泡在一起,最初销量增长还不错,因为客户们都认可了他的人品。可是,销量遇到瓶颈。

中间部分

父母和女友对于他最初的成就非常自豪,还经常向亲友炫耀,认为他的销量一定会越来越好,经理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客户那里就是没有变化,虽然他更勤快了,甚至有客户认为他来得太多了。说到产品,他也总是能把产品的使用方法讲得很清楚,可是客户似乎无动于衷。压力越来越大。

结尾部分

请教了经理和关系好的客户后发现,客户只是为那些自己容易掌控的患者处方,对于另外的患者,他们无法说出产品对于那些患者的好处是什么。原来,问题就是出在了FAB这里。这位销售人员请教了市场部,掌握了针对患者的FAB,也教会了客户怎么说,后来销量又增长了。

在培训和演讲中,一个简单的故事就是这样叙述的。当然,我们还可以加入很多素材,甚至一些名人名言。经常练习,会让我们讲故事的能力强起来。对于培训和演讲中的讲故事,我们需要记住:

(1)用一个故事贯穿整个培训;

(2)故事永远比数据吸引人;

(3)听众喜欢从故事中自己得出结论;

(4)故事帮助听众建立证据的前后联系;

(5)故事在前,论述在后。

对于如何讲故事,以下讲故事的高手们总结的经验,在这些要素上下功夫,能帮助到各位培训师提升编故事和讲故事的能力。讲故事的要素:

(1)共鸣;

(2)有趣;

(3)故事里面要有情感;

(4)故事中要有个明星。

共鸣是好故事最重要的特征。共鸣本身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是指同频率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后来也指人之间在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触动而产生的情绪变化。人的情绪也是有一定“频率”的,这个“频率”可能来自于以往的经验、性格、价值观等,当情绪的“频率”相近时,人更容易被触动和感动,从而产生进一步的行为。学员很难去调整自己的“频率”去适应讲师,只有讲师通过调整适应学员。如果讲师讲出来的故事,借用学员相关或者类似的经验、符合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学员将会被深深打动。在培训的时候,将学员想象成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更容易引起学员的共鸣。没错,每位学员都是讲师的英雄。想要与观众建立联系,了解他们至关重要。那么,要了解和切实地走进学员的生活吗?要知道,什么令他们欢笑、悲泣?什么凝聚、鼓舞他们?什么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取胜?把学员们看做各具个性的一群人,更容易引起学员的共鸣,让学员们成为焦点。

有趣是好故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团体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趣,故事对于培训场之所以有聚能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趣,因此能吸引学员。想象一下好莱坞的电影,为何大家趋之若鹜,原因就是有趣。一个令人着迷的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剧情,充满张力的情绪和冲突,出人意料的结果,这些都构成了有趣的重要元素。多少加入一些冒险的因素,也会让你的故事变得更加有趣。百家讲坛上有个历史老师,叫纪连海。他的演讲非常生动,他除了将历史变成故事来讲以外,还专门学习过相声。相声这种语言艺术,可以将说话变得有趣。学会“抖包袱”,也能让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故事里面要有情感,才能让人感动。《老人与海》就是个渔夫打鱼的简单故事,最后让海明威讲得入木三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融入强烈的感情。在整个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老人与鱼以及环境之间的斗争,迸发出了“不屈服、不放弃”的情感,即使最后一无所获,各位读者仍然感慨万分,这就是情感的力量。一个不能让讲者感动的故事,注定是不会让听者感动的。

故事里面要有明星。故事里面的明星其实就是学员自己。当这个明星与学员息息相关,命运又跌宕起伏的时候,学员就会将自身带入进去。比如在《销售技巧》的课上,我们可以讲一个销售明星的成长故事,这位明星可能是在座的每一位学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是我们共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