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快乐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快乐的原始动力(3)

心灵悟语

如果彼此都想着付出一点儿,给别人分享一点儿,也许最后是大家都吃饱了,而且成为朋友,彼此都很快乐。

定时清理心中的垃圾

做一个快乐的人很简单,做一个简单的人很快乐。

曾经有一个名词流行于台湾的大街小巷,叫作“体内环保”。这本是一种治疗便秘的药品的广告词,人体自身的循环系统如果出现问题,就容易淤积下大量垃圾,对身体造成伤害。后来,很多注重养生的人开始关注起体内环保。他们告诫别人,警示自己:不要吃太多东西,也不要毫无选择地去吃东西,重要的是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减少毒素在体内积累的机会。

接着,“心灵环保”的说法出现了。人们渐渐发现人的内心和身体一样需要被保护,如果不讲究环保,不定时清理垃圾,内心也会积攒下很多毒素,让人疲惫不堪,远离快乐。

人的内心如果储存了太多东西,容易让心灵超载。

有科学家专门对各类人进行过观察记录,他们发现那些婴儿以及几岁大的孩童,只要在闲散的时候,就会自己高兴起来。而几乎所有的人,在轻松散步的时候,脸上都会自然地浮现出笑容,嘴角上翘。

并不是说一个人成就越大,得到越多,他就越能体会生命的快乐。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叫不上名字的物质,这种物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一些细微的事情发生之时,会感到全身舒畅。这种物质不只是某种激素那么简单,它散布于全身,控制着各种感觉,它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幸福感。

但是这种美好的物质,却可能因为内心的垃圾太多而被埋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定时清理心灵垃圾就显得很重要了。

心灵悟语

清理生活垃圾大家都知道怎么做,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清理心灵垃圾呢?比如,给自己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什么也不要想;给自己一个星期的假期,只用来阅读和爬山;甚至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毫无目的地去流浪。学会放空心灵,才能让快乐住进你的心。

不完美才完美的快乐

凡是神圣的、神秘的事物都是值得怀疑的。

——鲁迅

有一个小伙子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年纪轻轻就坐上了很高的职位,为公司作出了不少贡献。但是他在公司的人缘却不怎么样,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罗伯特”,意思是机器人。因为他做事从来都像机器人那样一丝不苟,甚至不带感情。可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一次偶然中知道自己的这个绰号后,他感到很困惑,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会那样评价他。

小伙子心情不佳,下班后独自去酒吧,很快就醉得一塌糊涂。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一看时间,已经迟到了,于是慌忙收拾一下直奔公司。

一路上他都惴惴不安,自己从来没有迟到过,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可是一切都在今天搞砸了,不知道领导会怎样责备自己,同事又会怎样看自己。

结果领导并没有责怪他,同事们看他的眼光也柔和起来了,还有几个人主动和他开起了玩笑,气氛顿时融洽许多。

小伙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曾经的自己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机器人一样,万事一步一动作,刻板机械,不犯错误,似乎也没什么喜怒哀乐。大家都觉得他不可亲近,不是同类人。

可是当他这次迟到了之后,大家才陡然发现,原来他也是一个正常人,也会犯错误,和大家是一样的,于是对他瞬间变得亲切起来。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犯错误效应”,也称作“白璧微瑕效应”,意思是说小小的错误反而能够提高那些有才能之人的人际吸引力。

为了研究这个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找来了很多大学生作为被试,让他们观看一场竞争激烈的演讲比赛,然后要求学生们评判出最具吸引力的演讲者。参加演讲比赛的一共有四个人,两个人才华出众,剩下的两个人则显得很平庸。

演讲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台的是才华出众的人,整段演讲,他没有说错一个字,没有打过一个“咯噔”,完美地完成了任务。第二个上台的则是一个平庸的人,演讲的内容平淡,几乎没有什么煽动性,自己也显得紧张,结尾的时候还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饮料,狼狈退场。第三个上台的又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他的演讲显得幽默风趣,同时深入人心,一切都表现得很好,可是在快结束的时候,他也不小心碰翻了桌上的饮料,于是,他自嘲地向大家道歉退场。最后一个演讲者表现平平,没有犯什么错误,当然也没有表现出什么让人感到惊喜的才华。

演讲结束后收集到的投票结果出人意料:受欢迎的人票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才华出众而犯了小错误的排第一,才华出众未犯错的排第二,排名最后的则是那个才华平庸且犯错误的人。

实验表明人们显然更容易喜欢那些有本事、有能耐,但是偶尔也会犯错的人。相比较之下,那种凡事都完成得很完美、找不到一点儿瑕疵的人,反而容易让人感到不真实,不安全。他们离正常人的世界太远,如果不是他们天生太过谨慎,就是他们太懂得如何伪装自己,而这两样都很难让人产生亲切感。

就算他们毫不伪装,是真的有能耐,真的能随时未雨绸缪地将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么普通大众和这样的人比起来,就会显得更加平庸了。试问谁又喜欢和一个处处比自己强,把自己比得一无是处的人在一起呢?

心灵悟语

偶尔的犯错,偶尔的不完美,反而真正修饰了一个人的优秀,降低了身边人的压力,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样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也让自己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多点儿时间享受快乐。

不值得的事不要做

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较重要的事物总是很敏感。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

——班尼斯

美国著名音乐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一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就,但是他从来没有真心快乐过。因为在他的心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并不是指挥,而是作曲。年轻的时候,伯恩斯坦曾经跟随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柯普兰学习作曲,附带着学习了一下指挥的技巧。在创作方面,伯恩斯坦显得很有天赋,曾经创作了很多不同凡响的作品,眼看着又一位后起之秀将要影响整个美洲大陆了,伯恩斯坦的音乐道路却因为一个人改变了方向。

这个人就是当时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他所看重伯恩斯坦的才能并不是作曲,而是指挥,于是,他强力推荐伯恩斯坦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

才华横溢的伯恩斯坦在这个领域一举成名,30年间,他几乎成为爱乐乐团的名片。可是在伯恩斯坦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重新回到作曲领域,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空闲的时间里,他不应酬,不娱乐,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创作,他总是把自己独自关在屋子里作曲。

虽然创作的欲望足够强大,可是灵感却若隐若现,让伯恩斯坦无法抓住。他似乎早已丧失了在作曲方面的活力,除了偶尔的灵光乍现,他得到更多的是深深的失望和自责。自己走了一条并非自己喜欢的路,又因为无可避免的忙碌,而将想走的那条路堵上了。矛盾和纠结一直在折磨着伯恩斯坦,哪怕他无数次在舞台上接受鲜花、掌声和至高无上的荣誉之时,这种矛盾的情绪都没有淡去半分。直到离世,他都怀着满腔遗憾。

伯恩斯坦在事业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却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他一生都为没有走上作曲之路而抱有遗憾,尽管在指挥方面他做得很好,却做得不快乐。

有时候值得与否不是看事情本身,而是看做这件事情的人对这件事情是抱着怎样的态度。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从小就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就已经是校报的小记者了。那时候,每个星期,学校都会请来日报社的新闻编辑给这些小记者们讲授新闻课程,同时指导校报的编辑工作。

一次,克朗凯特手上有一篇稿子需要完成,是学校田径教练的专访。可是那天刚好是克朗凯特的一个好朋友的生日,他很想去参加好朋友的生日派对,于是,他急匆匆地完成专访稿子就忙着去玩了。

第二天,克朗凯特被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先生叫到了办公室。弗雷德很生气地训斥他说:“克朗凯特,你有没有认真读过你昨天提交的文章?那简直糟糕透了,根本不像是一篇专访,需要问的问题都被你忽略了,该写的也是一塌糊涂,连最简单的采访对象的职业你都没有提到。想一想,你真的是在认真地完成这件事情的吗?如果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就应该把它做好。”“如果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就应该把它做好。”这句话在年少的克朗凯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此后的70多年里,这句话一直鞭策着他,使他对新闻事业始终保持着激情与专注。

心灵悟语

如果有什么事情在你心中是值得做的,那么就应该把它做好,无论事情大小,无论单调与否,只要全神贯注,就能感受到专注的快乐,你的心境也一定是晴朗的。同样,那些耗费了很多精力,但由于内心充满抗拒而一直没有做好的事情,不如换个角度去看看,下决心放弃掉,也许会省下很多麻烦,少了很多纠结。

很多事不该那么着急

孔子曾经告诫人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整天忙碌,要学会适时暂停,适时自我反思,才能世事洞明。

顺治七年(1644)的一个冬天,有个读书人带着小书童匆匆赶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可越是着急,天色就越是不等人地黑了下去。傍晚的烟雾开始缠绕在树枝之上,望望不远处的县城,大概还需要走上两里路才能到达。

读书人内心暗暗着急,正好看到路边有位老农,于是便问:“请问今天我们还能在南大门上锁之前赶到城里吗?”

老农上下打量了一下读书人,然后晃着脑袋说:“嗯,如果你们慢慢地走,到达之时城门应该还开着。但要是赶急了,城门就要关上了。”

这句话怎么听都像是在戏弄人,读书人很生气,于是催着小书童快步行走。谁知道没走几步,小书童就被路上的石头绊倒了,背上的书篮散开来,书也掉了一地。小书童吓得呜呜哭了起来。

等到两人把书都整理好,天色已经晚了,这个时候读书人才突然明白,老农并非戏弄他们,而是说了一番很有哲理的话。

老农看到小书童负重赶路,就已经料到如果慌慌张张,反而容易忙中出错。如果不在这里摔倒,也很可能在后面摔倒,因为越是心急,就越少一些小心。如果两人能够不慌不忙地走,就会注意到脚下的石子而懂得避让。

一味着急往前赶,未必就能够办成事情,有的时候着急是没有用的,按捺下性子一步步来,或许才是更好的方式。

有一个小孩子对生物很感兴趣,一直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找到了一个蛹,于是将它带回家,日日都留心观察。

几天之后,蛹上开始出现微小的裂痕,里面的蝴蝶似乎也急着要出来。小孩子兴奋极了,自己一直想弄明白的事情正在发生。

可是破茧而出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蝴蝶在里面不停地挣扎,蛹的裂痕越来越明显,但始终没有完全裂开。看着蝴蝶那么辛苦,小孩子有些不忍,他决定帮帮这只美丽的蝴蝶。于是,他找来剪刀,直接把这个蛹给剪破了。

蝴蝶从蛹中出来了,真是个美丽的精灵。可是由于没有经过足够的锻炼,它的翅膀很无力,根本就飞不起来,在原地挣扎了很久,最后悲惨地死去了。破茧是每只蝴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虽然艰辛和痛苦,但这就是毛毛虫变美丽所要付出的代价。经过这样的努力之后,蝴蝶才能够翩翩起舞,整个过程的每一秒都是不能够省略的。小孩子的心是好的,但这种好心却变成了致命的伤害,他减少了蝴蝶破茧的时间,也最终害死了那只蝴蝶。

子夏曾经在莒父担任地方首长,他请教孔子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政。孔子告诉他说,其实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的时候应该多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方向,如果太急功近利,迫切地要用结果来表现成绩,只会把事情变糟糕。另外也不要贪图眼前的小便宜,或者只为一些小的利益去耗费心思,应该顾全大局才是。

心灵悟语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适时地停下来,回头看看,反省和总结一下过往,知道什么事情处理得不错,而什么事情确实有误,只有平心静气地思考,才能看到真相。走得太快太急,又哪里有时间留意身边的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