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高标做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你向人低头,别人才会向你低头

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人对你的态度

人与人的关系常常是微妙的。有时候,你对一个人不满,或者存在一种厌烦的心理,但是你并不希望他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不满或者厌烦,还希望他能够在不发现的前提下能够把你当成朋友。事实上,这种情况几乎都是不存在的。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不喜欢别人,往往他也正烦着你呢。你很希望与一个人成为朋友,也许他同样受着你的吸引。

这样说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我们就没有权利去抱怨那些对待自己不友善的人了。在舞会上,如果我们受到了别人的冷落,就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同样没有将目光投放在别人的身上,却还过多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在生病的时候,身边没有人对自己表示关怀,是不是我们也在别人生病的时候表现出了冷漠,伤害了别人渴望友情的心……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这时有一位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看样子想找个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道:“请问,住在这座城镇还不错吧?”

老人慢慢转过来回答:“你原来住的城镇怎么样?”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

摇椅上的老人对陌生人说:“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老人旁边的加油站停下来。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孙女坐的地方。

这时,父亲从车上走下来,向老人说道:“住在这市镇不错吧?”

老人没有回答,问道:“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

父亲看着老人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说谢谢。我真舍不得离开。”

老人看着这位父亲,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车子开动了。那位父亲向老人说了声谢谢,驱车离开。等到那一家人走远,孙女抬头问老人:“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着孙女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任何地方可怕或可爱,全在于你自己!”

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别人是怎么对待他的,却从来不去想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有什么事情求朋友,从来都不会想别人是否有空,是否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或者朋友已经很累了,拖延了他的请求,他也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是朋友们没有为自己着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是单单为了某一个人而存在的。当我们感受到了朋友的冷落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责怪,而是要从自身开始检讨,看看自己是否做了过分的事情。因为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怎样对你。

维护友情,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心。如果一直都从私利出发去要求别人,那么无疑你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说“什么样的人会教什么样的朋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之类的话,其实就是将人以群分,这告诉我们,你怎样经营你对别人的感情,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

用命令的口吻说话,只会加深别人的反感

有个当中学老师的人,她离职后,转任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由于她当过老师,所以她在与同仁、客户说话时,常不自觉地说:“我这样讲,你懂不懂”或“听明白了吗”。有时,也会脱口告诉朋友:“哎呀,你衣服不能这么穿!”

后来,有个男同事对她说:“我们是你的同事,不是你的学生,拜托你讲话时,不要一直问我们‘懂不懂’好不好?好像我们都很笨的样子!”

的确,在我们周围,有些人在沟通时,习惯用指导性语言去教导、指正别人。不管自己懂不懂,也不管自己做得好不好,就习惯“指导别人”该怎么做。

虽然,有时“善意的指导”确实对别人有益,但对不熟悉、刚认识的人,或在公开的场合,动不动就要以“自己很棒、很厉害”、“我来指导你”的态度来指正对方,则常会引来别人的反感与讨厌。

因此,“指导性语言”若用得不恰当或用得太多,就会变成“批评”,甚至是“找碴”,因为指导性语言通常带有“上对下”的教训口吻,对方听起来就会不高兴,这有违平等交流的原则。因为不管是名流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交谈的双方,他们都应该是平等的。

向初次见面的人推销自己时,决定成败的关键何在呢?首先当然是要有热忱,人们绝不会被缺乏热忱的人所感动,而这一点并不限于初次见面。所以,当你尚未决定把一件工作交给哪一个人完成时,想要争取这份工作的人,都会竞相表现他们的热忱。

而相比起“让我做”这句话,我们大概更喜欢听到“请给我一个机会”。同事之间,因彼此都不了解,就有必要保持一种节制。再者,“让我做”听起来有些盛气凌人的意思,这是我们所不喜欢的。而“请给我一个机会”就比较婉转,既保持热忱又使别人感到很舒服。

此外你还应该学会添加一些亲切的话题。比如:“早上好!今天真热啊!”“辛苦你了!今天很忙吧?”这样的话题,可以说也属于问候语的范畴,所以,如果添上这样一两句的话,无疑会有更佳的效果。

对你的同事多一些关心的问候,他一定会先感到惊讶,然后喜形于色吧!说不定这一问候语就是你俩友谊的开端,让你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可比令人生厌的指导命令性话语好得多。

影片《维多利亚女王》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维多利亚女王很晚才结束工作,当她走回卧房门前时,发现房门紧闭,于是她抬手敲门。卧房内,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问:“是谁?”

“快开门吧,除了维多利亚女王还能是谁?”

她没好气地回答。

没有反应。她接着又敲,阿尔伯特公爵又问:“是谁?”

“维多利亚!”她依然高傲地回答。

还是没动静。

她停了片刻,再次轻轻敲门。

“谁呀?”

这回维多利亚轻声应答:“我是你的妻子,给我开门好吗?阿尔伯特。”

门开了。

从这段影片情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亲切所达到的效果。

平时多花点时间注意一下你的说话形象,它是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想你通常说些什么、是怎样说的。人们注意听你说话吗?你是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些命令式的语言?有没有人曾叫你说话声音放小点?骂人的话、下流话、讽刺挖苦和怪话是市井语言,在其他地方说出口会让别人觉得有压迫感,从而疏远你。

友善比强硬更有力量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地铁里,人们为了争座位而争吵;公交车上,人们因为过于拥挤而发生扭打;走在路上,我们会因为被别人踩了一脚而揪住对方的领子不放;家长会因为孩子不服从自己的安排而给他一顿暴打;上司会因为下属不能完全听从自己的意愿而将他开除……当我们对暴力产生了盲目崇拜时,我们的心也开始变得僵硬了;当我们喜欢上了以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爱。

所以,当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不妨给予别人一个宽恕的微笑,一个温暖的笑容往往要胜过强硬的拳头。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拥抱,就会融化误会的冰雪,也会拯救一颗受伤的心灵。

在《人生与伴侣》杂志中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有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记者,台里准备在世界艾滋病日策划一个节目,他自告奋勇扮演艾滋病患者。去年12月1日上午,他来到胜利路步行街,选了一个最显眼的位置站住,这里是南昌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气旺盛。他在胸前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我是艾滋病患者,你可以拥抱我吗?”摄像机远远地隐蔽在一个角落里。他当街一站,立刻吸引了不少行人围观,当那些好奇的目光触及“艾滋病”三个字时,“哗”的一下四散而逃,有人甚至捂着嘴巴一路小跑。记者早有心理准备,依然表情自然,不卑不亢。

不断有人从他身边走过,好奇地看看他胸前的牌子,立即掉头就走。两个小时过去,竟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拥抱他,渐渐地,他挺不住了,开始主动劝说行人:“抱抱我吧,与艾滋病人正常交往是没有危险的。”人们却逃得更快了。

阳光灿烂,街上人潮汹涌,他孤零零地站在大街上,仿佛被这个世界彻底遗弃了。那一双双冷漠的眼神,令他不寒而栗,他甚至忘了自己其实是个“演员”。

终于,一个穿风衣的中年男人走到他跟前,看了看牌子,没有说话,张开双臂深深地拥抱了他,然后又拍拍他的肩。“谢谢!”朋友满怀感激地道谢,莫名其妙地,汹涌的泪水忽然决堤而出,仅仅是一个无声的拥抱,竟让这个七尺男儿当街大哭。过了一会儿,一对年轻的情侣走过来,分别上来拥抱了他,然后手拉着手走了。拥抱,一个,又一个……

那天,记者最终是带着笑容离开的。

事后谈起这次经历,那位记者仍有些不好意思:“说来惭愧,起初我只是觉得有趣才去的,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哭。打我记事起从没流过一滴眼泪,但是那天,当我获得第一个陌生人的拥抱时,泪水实在无法控制。那种感觉,你没有亲身体验过,是无法想象的。”

灾难固然难以承受,但比灾难本身更可怕的,是旁观者的冷漠。所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主动伸出双手,给对方一个拥抱,你的温暖就有可能将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人带出悬崖。

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虽然社会的现实常常伤害到我们,让我们“不得已”变得冷漠,变得强硬,但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以伤害对方为手段而获利,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苦衷和误解。所以,不要总是用冷漠来武装自己,也不要总是以强硬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强悍,适时对别人表示你的友善,相信人们的心中就会常存温暖。

他人失意时莫谈你的得意

生活中,确实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事事比人强。这样,他们就总喜欢把得意挂在嘴上,逢人便夸耀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富有,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没有顾及当时的听者是不是一个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人。他们夸夸其谈后总以为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佩与欣赏,而事实上,别人并不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自我炫耀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王昭的母亲就是一个喜欢炫耀的人,不论谁到她家去,椅子还没有坐热,他母亲就把自己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告诉人家,说话的表情还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王昭一个同学的父亲下岗了,经济上有点紧张,他母亲知道了,非但没有安慰人家,反而对这位同学的父亲说:“我爱人每月工资3000元,我们家花也花不完。”王昭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她就跑到人家那里去炫耀:“这是我女儿在上海给我买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钱?1800元。”说完,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意思是:怎么样,买不起吧?就因为她这个毛病,到她家里去的客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她的长篇大论,充当她炫耀自己的陪衬。

在别人面前一定要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炫耀,尤其不能在失意者面前炫耀你的得意,因为你的得意往往会衬托出别人的失意,甚至会让对方认为你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便是嘲笑他的无能,让他产生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从而让失意的人更加恼火,讨厌你。

胸怀大格局的聪明人会将自己的得意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当做炫耀的资本。当你和朋友交谈时,最好多谈他关心和得意的事,这样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从而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

有一个人刚调到市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

原来,这个人认为自己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几乎每天都使劲向同事们炫耀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炫耀每天有多少人请他帮忙,哪个几乎说不出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得意”,心中还很不高兴。

后来,还是他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以后,每当他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让对方把自己的得意事说出来,与其分享,久而久之,他的同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生活中,与人相处,一定要谨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诚然,人在得意之时难免有张扬的欲望,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目光,也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以你为荣,但是千万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话语在他听来都充满了嘲讽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

所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拥有这种胸怀和度量,你才有可能真正被人接纳。

唠叨是好人缘的致命伤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人群中的活跃者,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喋喋不休之中让自己占尽了“风头”,而忽视了别人也有谈吐的欲望,别人也渴望交流。最终,在有意无意间,令人感到压抑和被忽视。他们伤害了别人,自己不会得到好人缘。

还有一些人,总是将自己的生活泡在“苦水”里。生活中,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痛苦,他们将这些痛苦不断地向别人倾诉,向别人抱怨。

柔弱无助的人总是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及保护欲望,但凡事都应有个限度。反复重复自己的不幸,这样做就不像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柔韧,反而如同一个自怨自艾的老人。或者,更形象一点地说,像“祥林嫂”,不停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得到的只是看客悲剧心理的满足和饭后的谈资以及别人对你的厌烦。

开始时,王艳向别人推销时总是赖在别人面前不走,直到把对方累垮,但是业绩却毫无起色。久而久之,她对自己的推销能力产生了怀疑。后来在别人的帮助指点下,她决定:“并不一定要向每一个我拜访的人推销保险。如果推销的时间超过预订的长度,我就要转移目标。为了不使别人讨厌,我会很快离开,即使我知道如果再磨下去他很可能会买我的保险。”

谁知这样做竟然产生了奇妙的效果:“我每天的成交量开始大增。还有,有些人本来以为我会磨下去的,但当我愉快地离开他们之后,他们反而会到另一间办公室来找我,并且说:‘你不能这样对待我,居然不再跟我说话就走了。你回来让我填一份保险单。'”

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不要一上来就开始你的“牢骚”,唠叨往往是好人缘的致命伤,也会给别人的心情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如果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尽量先创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气氛。做错事的一方,一般都会本能地有种害怕被批评的情绪。如果很快地进入正题,被批评者很可能会产生不自主的抵触情绪。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却未必表明你已经达到了目的。所以,先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再开始你的“慷慨陈词”。

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是复杂多样的,各有各的癖好,各有各的脾性,跟自己气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惬意,话很多;一遇见气味不投的人,就感觉别扭,不想开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这种情形的写照,但是,真正投机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一般人就有“知己难得”的感叹。

但是,善于跟别人交谈的人是很善于适应别人的。只有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才能给交际架起绚丽的彩桥。

你是否还在喋喋不休

小张曾与一位公关公司的女总经理洽谈业务。这位女总经理长得蛮漂亮,业务亦是做得响当当的,经常在海峡两岸跑,可是当她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小张虽亦是业务口才高手,但想插几句话,却始终苦无机会。这位女总经理兴致高昂地叙述她两岸的公关事业是如何蓬勃,小张则两手在餐桌上玩弄着吸管,心中觉得十分无趣。30分钟后,小张终于鼓起勇气对这女总经理说:“对不起,待会儿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你瞧,喋喋不休肯定会把人给说跑了。

生活中,你不能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没了。如果你是一位女性,尤其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因为你更易犯下这一错误,而且这一弱点危害甚重,直接影响或危及你的说服效果。历史上很多人之所以不善说服与其喜欢喋喋不休不无相关。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获得成功,也让他人得到尊重,那就从现在开始——不再唠叨!

大多数的交谈模式是由一个人说话,另外的人则在等待轮到自己说话的时机。所以,有许多等待说话的人完全没有用心听对方说话,因为他不是在暗暗地想着自己的心事,就是在等着要发言。

“听”和“闻”,在意志力的行使方面,有着微妙的差异。“听”,名副其实是透过一个人的听觉,察觉出声音,而“闻”是为了解声音的涵义,有全神贯注倾听的意义。

若只是“听”,就不必过于努力。但若是“闻”,就必须使之发生作用。每个人多少都患有全神倾听却精神涣散的毛病。如果不注意倾听说话的内容,往往只是茫然地附和着对方音调的高低起伏。

事实上,听者的神态,尽在说者的眼里。如果你是认真地倾听,自然能给予说话的人肯定的反馈(鼓励)。对方会认同你是一个理想的倾听者。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就是拥有了掌握人心的强劲武器。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猫妈妈对她的小猫说:“宝贝,你要开始独立生活了,你要学会捕食,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可是小猫不晓得该去捕什么东西吃,于是它就问妈妈,请妈妈来告诉它。猫妈妈说:“我先不告诉你,你接连几晚上待在人家的屋檐下或是房梁上,你仔细地听就会明白的。”于是小猫就听妈妈的话乖乖地待在那里,果然晚上听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哎,你把厨房的门关上了没有,猫的鼻子可尖了,小心她把鱼叼走了哈。”于是小猫就知道鱼是它们的最爱吃的食物,第二天晚上小猫又听见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说:“哎,你把香肠挂起来了没有,小心被猫叼走。”于是小猫知道了香肠也是它们的食物,这样一连几天,小猫知道了很多它们爱吃的东西,它很高兴,对妈妈说:“哦,原来听一听别人的话就能知道很多的知识呢,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说的话呢。”由此可见,倾听的重要。

同时认真地倾听比向别人喋喋不休地倾诉更容易交到朋友。只有你闭上你的嘴巴,听别人与你讲话,你才是真正尊重和重视对方,那你也一定会得到对方情感上的回报。用心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诉说,能使对方很容易地喜欢上你,并成为你的朋友。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会使你事业成功,也会使你交到朋友。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需求的问题比你需求的问题感兴趣千百倍,当你下次与人交谈时千万别忘了这一点。当你在认真地聆听别人讲话时,你实际上在推销你自己。你的认真,你的全心全意,你的鼓励和赞美都会使对方感到你在尊重他、帮助他,当然你也会得到好的回报。

有的人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经常用这样一些话来附和:“噢,是那样啊”或“那可是个有趣的话题”,并适时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是交谈所必备的。

和这样的人交谈自然会热情高涨,交谈结束之后会有一种爽快的心情,因为他能认真地听你说你想要说的话题。

交谈时,说者和听者双方互相配合,才能使话题顺利地进行下去。

交谈方法和语言表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注意听别人的谈话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