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中信国学大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鞵青竹杖芒鞵(xié):草鞋。“鞵”同“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闽南乡间仍常见。,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素:天然美态;又:“素”通“愫”,青山若无愫,云青山似无情。,偃蹇不相亲偃蹇(yǎnjiǎn):高耸、高傲之意;此语带双关,兼作比喻。。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杳霭:幽深辽远。。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陈令举:名舜俞。见《记游松江》注。,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徐凝:唐代侍郎,咏庐山瀑布诗句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李白:唐代诗人,其《望庐山瀑布》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开先寺:原文作开元寺,误。,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派:支流。,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地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摠老同游西林摠老:常总法师,庐山东林寺长老。,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译文

我初入庐山,山谷奇特秀美,平生未见,几乎来不及一一观赏,遂产生不作诗的念头。稍后遇到山中僧俗人士,都说:“啊,苏子瞻来了!”无意之间写了一首绝句:“草鞋脚下穿,青竹拐杖握手间,自带百钱去游山。奇怪深山里,人人一见知是老长官。”既自笑前面说得荒谬,又再写两首绝句:“青山如无天然美,只见高耸情难倚。谁想认识庐山真面目,他年应重来,一见才如故。”又作一首:“早就思念赏清纯,幽深辽远初来峰谷间,此刻不是梦,真的是庐山。”这天有人把陈舜俞的《庐山记》寄给我,边走边读,见其中引徐凝和李白诗,不觉失笑。跟着走进开先寺,住持求诗,于是我写了一首绝句:“上天差遣银河分枝一脉垂,古来只留谪仙李白诗。飞流溅沫来无数,不给徐凝洗掉低俗诗。”来往山南地区十余天,认为非常优美,难以言说,选择当中最好的,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写这两首诗。最后与常总法师同游西林,再写一绝句:“横看是岭,侧看是峰,处处看山,一一不同。不能整体看清庐山真面目,只因藏身山里面。”我的庐山诗,到这里算是写尽了。

赏析与点评

苏轼文艺造诣高,比较徐凝、李白,一抑一扬,本无不可,但以徐作为恶诗,不算厚道,有些过分。评价要公允服人,亦不容易。

苏轼自信心很强,所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果然成为名句,千载流传。但就诗而论,哲理超越李白,唯意境风光不及李诗远矣。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此尽字是语带双关,尽有写绝之意,同时亦点明写到这里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