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先秦政变,鸡毛蒜皮要你命(4)
郑庄公并不是个糊涂蛋,相反,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国君。叔段和母亲武姜的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庄公之所以一直忍耐,是因为自己另有打算,他对祭仲语重心长地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这么折腾,早晚会自取灭亡的,你就等着看吧。”
远在京城的叔段,如果能听到年仅十四岁的郑庄公说出这样一句深谋远虑的话,也许会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小命担心一下。但可惜的是,此刻的叔段正陶醉于争君称霸的美梦之中,把郑庄公当成了个软弱可欺的无能国君,继续我行我素的作风。没过多久,叔段又强迫京城西边和北边的两个城池归自己管辖,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失败的深渊。
公元前772年5月,叔段做好了造反的全部准备,此时的他认为万事俱备,连东风也欣欣然地朝他刮来。经过几年的准备,他已经在京城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培养了许多训练有素的士兵。举兵造反之前,他特意派人联络上了自己远在宫中的母亲,准备里应外合,攻打郑国国都。
不知道收到了叔段密报的武姜此刻是什么感受,也不知道她如何能够狠下心来看两个儿子手足相残。总而言之,最后武姜一如从前那样,义无反顾地支持叔段造反。她和叔段商定,在叔段大军攻打国都的时候,会派人秘密打开城门,引兵攻破城池。
计策虽好,但可惜已经没实施的机会了。无论是处心积虑帮助小儿子夺君位的武姜,还是野心勃勃妄想逆天改命的叔段,都把自己的对手想得太简单了。不错,郑庄公这几年是默许了叔段的胡作非为,但这不代表他没有为可能发生的反叛暗做准备。事实上,这几年里庄公一直都派了心腹严密监视叔段,叔段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叔段在那边刚刚决定起兵,郑庄公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好小子,我可是等你很久了,如今你终于把自己推向了火坑。”闻听叔段造反的消息后,郑庄公一点都没有生气,反而像了却了一桩夙愿一样。为什么叔段犯上作乱,郑庄公还如此泰然自若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古人办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如果郑庄公之前贸然废掉自己的弟弟,恐怕还有人会说他薄情寡义。但如今叔段主动造反,郑庄公再出兵平叛,那就是一次正义剪除邪恶的大作战。如此天赐良机解决政治对手,又怎能让庄公不高兴呢?
叔段反叛后,郑庄公命令公子吕统帅两百乘战车讨伐京城。两百乘战车是什么概念?春秋时期的战车车上有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总计100人。200乘战车,也就相当于是两万的虎狼之师。公子吕带领这支精锐军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杀向叛军。
两军交战之后,叔段的军队做了几下简单的抵抗就溃不成军。他失败的原因,一是因为军队缺乏作战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得民心。待在京城的这些年里,叔段一心想着反攻国都,夺走哥哥的君位,根本没心思为人民谋取福利。而反观郑庄公,不仅勤政爱民,而且一向对自己的弟弟很宽容,这样的国君,为什么要起兵反抗他呢?京城的人不懂,也不想懂,他们现在唯一想干的事就是让叔段赶紧走人。
就这样,苦心经营多年的叔段,一夜黄粱梦醒,被赶出了富庶的京城。他逃到了鄢地之后,郑庄公不依不饶,又率军继续讨伐,最后没有办法的叔段只好背井离乡,逃往共国。好在郑庄公没有想过对叔段赶尽杀绝,看到自己的弟弟躲在共国后,他也就搬师回朝。
从那之后,叔段就客居在共国,直到死也没有再回到郑国。而那个伤透了郑庄公的母亲,也被长期软禁起来。郑庄公在解决叛乱后对自己的母亲说了这样一句话:“不及黄泉无相见”,意思是至死我们都不会再见面了。后来在大臣的帮助下,母子才和好。由此看来,这场政变唯一的输家是共叔段。
2.州吁弑兄
春秋时期是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一段动荡的岁月,在那个年代里,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父子反目、兄弟争权的事件屡屡上演。前面我们所说的叔段是争权失败者的典型,而下面我们要说的州吁,则是春秋时期第一位篡位成功的。他的成功也为后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自此之后,篡位之事屡见不鲜。
州吁,春秋时期卫国人,是卫庄公的儿子,卫桓公同父异母的弟弟。话说这卫庄公在世的时候,国家大事没操劳多少,老婆倒是找了一大堆。卫庄公的大夫人是齐女庄姜,庄姜人长得漂亮,也温柔贤惠,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子嗣。继庄姜之后,卫庄公又迎娶了陈国的姐妹花厉妫、戴妫,厉妫为庄公生下孝伯,不过孝伯早死。戴妫则为庄公生下了姬完,也就是日后的卫桓公。此外,荒淫的庄公还宠幸过一个宫女,生了个儿子叫州吁。
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所以庄姜一直把姬完视若己出,对他宠爱得不得了。她请来卫国最好的老师教导姬完,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王位继承人。而对那个宫女生的儿子州吁,庄姜则是充满了厌恶之情,对其爱搭不理的。
庄姜全心全意照料姬完,让卫庄公完全插不进手去。无奈之下,他只好转而去培养另一个儿子州吁。与庄姜对姬完的严格教导不同,庄公对州吁完全是一种溺爱的培养方式。州吁年少时不爱读书,庄公也毫不在意,放手让州吁去学武。最初州吁的陪练是宫女,稍长大一点的陪练是庄公的侍卫们。每当州吁把侍卫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庄公都要拍掌大笑,大大地赞赏自己的儿子。正是在卫庄公这种溺爱教育的培养下,州吁成长为了一个暴戾好武的人。
因为州吁喜欢舞枪弄棒,又爱谈论兵法,卫庄公让他做了军队中的将领。州吁参军之后,屡次带兵出去打仗,结识了不少诸侯国的王孙公子。卫国大臣石碏的儿子石厚,也是在这时候成为了州吁的心腹。
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好,老子石碏可是怎么看这个王子都看不惯。眼见州吁带兵的权力越来越大,石碏终于忍不住找到了卫庄公,对他说:“如果您将来想立州吁为太子,那么现在让他多带带兵,结识下各国的朋友,那是正确的做法。如果您不准备让州吁做太子,就不该让他执掌军权,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乱子。”自古以来,军权是君权的基础。枪杆子里出政权。掌握不了军队的人,在政治漩涡里无一例外地会出局。
但卫庄公对石碏的意见很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让儿子去做喜欢的事而已,根本没有什么隐忧。他甚至还怀疑石碏这么说,是有意离间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
石碏见自己劝诫不成,反倒成了庄公眼中的小人,也只能唉声叹气地回到了家中,从此向庄公告了长假,再也不上朝议事。连愿意说实话的明眼人都选择置身事外,糊涂的当局者就只能继续犯迷糊了。
卫庄公死后,姬完理所当然地继位,是为卫桓公。这位桓公是个忠厚善良的国君,唯一的缺点是性子软弱,做事没有主见。正因为他软弱,所以州吁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国内简直是为所欲为。
终于,有一天,老好人桓公也无法忍受暴戾的州吁了,他当着众臣子的面严词谴责了州吁,然后把他驱逐出卫国。离开卫国之后,州吁辗转各地,最后竟然和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交上了朋友。这位叔段我们前面提到过,在起兵反叛哥哥失败后躲在共国。两个谋逆者物以类聚,不出事就奇了去了。可想而知,共叔段给这位落魄的公子反复灌输抢班夺权的思想。在叔段的影响下,州吁的野心越发膨胀。他在国外一直暗暗进行着准备,打算在将来的某一天回到卫国夺走君位。
在异国他乡流浪了十多年之后,州吁已经聚集了一群听命于己的部属,这些人大多是从卫国流亡出来的,他们都渴望着有一天能够重返卫国,而州吁就是给他们希望的人。
在自己好朋友石厚的帮助下,州吁带着手下一干人等返回了卫国。桓公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对此深究,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善良的桓公不忍心对兄弟下毒手,而且他也指望流亡了十几年的州吁能够痛改前非。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桓王姬林继承王位。次年春天,卫桓公打算去雒邑吊贺。已经回到国内的州吁,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篡位的机会,就与自己的心腹石厚制定了一条毒计。州吁让石厚埋伏五百甲兵于朝歌(卫国的都城)西门之外,假借为桓公送行的名义,图谋杀害卫桓公。
那一天,桓公将要离开卫国都城的时候,州吁亲自驾车去行馆迎接桓公。宴席上,州吁显得恭恭敬敬的,他亲手给桓公倒酒,并假意对他说:“兄侯远行,我备了一杯薄酒,给您送行。”卫桓公不知道州吁此刻心中的打算,一口气干尽了杯中酒,然后还对他说:“谢谢你的关心,我这一去用不了多少时间,国家大事还靠你了,一定要谨慎小心。”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桓公已经有了几分醉意,身体摇摇晃晃的。州吁趁桓公不在意的时候,突然来到他的身后,拔出锋利的剑,从背后刺入了桓公的身体。可怜忠厚老实的桓公,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一命呜呼。
桓公被刺之后,州吁当上了卫国的国君。因为是通过弑兄的手段上台的,所以国人多不喜欢州吁。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州吁只好出兵攻打他国,借此转移矛盾。没想到,如此穷兵黩武的行为,更是让国人怨声载道,州吁才坐稳的君位,又开始摇摇欲坠。
为了赢得人民的爱戴,巩固自己的统治,州吁问计于石碏。石碏恨州吁弑君自立,更恨自己的儿子与他勾结,做尽坏事,于是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剪除两人。石碏对州吁说,要想稳固自己的权位,必须得到周朝天子的承认。州吁问怎么能够周天子的承认。石碏便建议说:“我听说陈国的国君和周王关系很好,和卫国关系也不错,如果卫国的国君能够带上厚礼去陈国请求陈侯办成此事,那么就能赢得周国的厚爱了。”
州吁以为这是一条不错的计策,于是便携带重礼和石厚一起赶赴了陈国。州吁光顾着讨好周天子,可是忘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被他杀掉的卫桓公,正是陈女之子。陈国一直都对此事耿耿于怀。州吁和石厚走后,石碏立马修书一封给陈国的大臣,信中写道:“我已经年老不中用了,办不成什么事,这两个人是杀死桓公的凶手,请您把他们抓起来吧。”不久之后,陈国就将州吁抓起杀掉,因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有人主张放了他,但却被石碏拒绝,他大义灭亲,亲自派孺羊肩到陈国杀了石厚。
就这样,春秋历史上第一位篡位成功的国君,匆匆走完了自己短暂而激荡的一生。
3.五子夺齐
齐桓公小白,是春秋时期第一位中原霸主。当年他自己登基即位的时候,就是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竞争对手公子纠获得成功。在他离世之后,他的儿子们仿佛效仿他一般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旷日持久的争权大戏。
齐桓公在世的时候,喜好美色,共有三位夫人和六位如夫人。三位夫人没有子嗣,倒是几位如夫人肚子比较争气。其中,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赢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几位公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股势力,为了君位相互攻击,相互争斗。
当时齐国的太子是郑姬的儿子昭,这个太子是在管仲还活着的时候就立好的。管仲一死,齐桓公开始逐渐亲近小人,其中最受宠信的就是奸臣易牙、竖刁、开方。因为桓公晚年沉湎酒色,实际上齐国朝政都由这三人把持。
公子无诡的老妈长卫姬,是个比较有心眼的女人,她不甘心自己的儿子被排除在王位之外,于是私下里找到了易牙、竖刁,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为了赢得两人的支持,长卫姬对他们许诺了不少好处。
易牙和竖刁这两个小人,治国的本事不怎么样,搞阴谋却是个中老手。他们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长期把持朝政,关键在于桓公的宠信。如果将来桓公西去,太子即位,很有可能会将权势熏天的他们清除掉。毕竟,这个太子是当初管仲推荐的,和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地位长期稳固下去呢?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自己来拥立新君。俗话说得好,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被自己拥立的新君,自然也要对自己感恩戴德,这样他们就能继续在齐国作威作福。出于以上的考虑,易牙、竖刁最后选择与长卫姬联手。
攻守同盟达成之后,几个人便开始分头行动。易牙和竖刁时常在桓公面前有意无意地说太子的坏话,然后又夸公子无诡如何贤明。长卫姬也对桓公发起感情攻势,央求他立自己的儿子为王。桓公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耳根子软,受不了几个人的软磨硬破,最后口头上答应了改立太子,但是一直没有行动。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易牙、竖刁趁机拥立公子无诡为齐王,太子昭看到形势不对赶忙逃往宋国避难,其余四公子则暗自为抢夺王权做准备。
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成功,易牙、竖刁假传旨意派人封锁了宫门,不准任何人见齐桓公,也不提供饮食。后来有两名宫女冒着生命危险潜入皇宫探望桓公,将易牙、竖刁作乱一事禀告。桓公此时此刻才后悔不听管仲之言远离奸佞,掩面痛哭:“如果死者有灵,我以何面目去地下见管仲啊。”说罢,用衣袖掩住脸,没过多久就饿死在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