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国风(3)

【注释】

[1]茑茑草虫:茑(yāo),虫鸣声;草虫,即蝈蝈。

[2]裊(tì)裊阜螽:裊裊,虫蹦跳的样子;阜螽(zhōnɡ),即蚱蜢。[3]觏(ɡòu):遇见。[4]涰(chuò)涰:忧虑不安之态。[5]夷:喜悦。《尔雅》:“夷,悦也。”

【赏析】

《草虫》是首表现思妇情怀的小诗。初看起来,似无过人之处,但如细加品味,就会发现内中蕴含缠绵跌宕的情思,具有丰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艺术表现力,首先在于情感上的曲折和跌宕。“忧心忡忡”是这位思妇情感的主调,这种情感并不像高山瀑布一泻而下,而似九曲黄河迂回曲折,诗人通过对此的再三咏叹来抒发她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焦灼难眠,怪夜太长,怪月太亮,极度的思念中产生了幻觉,好像情人在喊她,她也不由自主地向空中应了一声。从构思到手法,都受了《草虫》的启发。即使不是思妇的题材,也往往受其启发和影响而成为佳篇。

采蘩

于以采蘩[1]何处采摘绿浮萍?南涧之滨。南面山麓溪水滨。于以采藻[2]?何处采摘绿水藻?于彼行潦[3]。活水沟啊浅池沼。于以盛之?翠萍绿藻用啥装?维筐及涰[4]。圆的箩啊方的筐。于以湘之[5]?鲜萍嫩藻用啥煮?维涰及釜[6]。无脚锅啊三脚釜。于以奠之[7]?祭品萍藻何处放?宗室牖下[8]。先祖庙堂窗棂旁。谁其尸之[9]?敬神祭祖谁担任?有齐季女[10]。待嫁少女心虔诚。

【注释】

[1]蘩:浮萍,多年生水草,可食。[2]藻:生于水底之水草,可食。[3]行潦(lǎo):流动的浅水。[4]涰(jǔ):盛物竹器。《毛传》:“方曰筐,圆曰涰。”[5]湘:

《毛传》:“湘,亨(烹)也。”[6]釜(fǚ):有足之釜。[7]奠:放置祭品。[8]宗室:宗庙。[9]尸:主持祭祀。[10]季女:少女。齐(zhāi):《玉篇》引《诗》作“罔”。《毛传》:“齐,敬”。

【赏析】

据《礼记·婚义》记载:古代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进行一次教育,“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笔之以蘩藻,所以成妇顺也。”

《召南》中的《采蘩》,就是一首叙写女子采摘蘩藻、祭祀祖先的诗作。诗中揭示了婚前待嫁少女的虔诚心意,具体描述了祭祀前后的种种活动,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风俗习尚。五组问答,从采蘩、盛之、湘之、奠之,到季女尸之,一一道来,层次井然,有条不紊。作者为给末句赞美季女的虔诚做准备,就先用结构相同的句子,不厌其详地铺写采蘩煮藻的经过,这就叫“卒章见其志”。清人毛先舒在评此诗时引戴君恩语云:“前连用五‘于以’字,奔放迅快莫可遏,末忽接‘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万壑飞流,突然一注。”又云:“诗本美季女,俗笔定从季女赋起。且叙事絮絮详悉,至点季女,只二语便了,尤奇。”(《诗辩坻》)这些精到的见解,可谓概括了《采蘩》一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甘棠

蔽芾甘棠[1],棠梨树茂密高大,勿剪勿伐[2],莫剪枝叶莫砍伐,召伯所茇[3]。召伯曾宿大树下。

蔽芾甘棠,棠梨树茂密高大,勿剪勿败[4],莫剪枝叶莫折断,召伯所憩[5]。召伯曾息大树下。蔽芾甘棠,棠梨树茂密高大,勿剪勿拜[6],莫剪枝叶莫弯曲,召伯所说[7]。召伯曾歇大树下。

【注释】

[1]蔽芾(fèi):茂盛的样子。[2]伐:朱熹《诗集传》:“伐,伐其条干也。”[3]茇(bá):《郑笺》:“茇,草舍也。”此处用为动词,住。[4]败:朱熹《诗集传》:“败,折。”[5]憩(qì):休息。[6]拜:方玉润《诗经原始》:“拜,屈也。施氏士丐曰:如人身之拜小低屈也。严氏粲曰:挽其枝以至地也。”[7]说(shuì):停马解车而暂歇。

【赏析】

《召南·甘棠》是一首怀念召伯,赞颂召伯德政的诗篇。召伯就是召公噬(shì),曾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召伯南巡,在甘棠树下听讼断狱,劝农教稼。其后农享其利,人乐其庥。人们纷纷思念召伯而不得见,唯见甘棠树茂叶繁荫,葱郁如故。睹树思人,思人爱树。于是作者赋《甘棠》一诗,以抒思召伯而美其政之深情。今河南陕州城北大街有传说之甘棠古树,并有碑题曰“召公遗爱”;陕西岐山县刘家原有召公祠,皆为后人用以纪念召伯者。

这首小诗描写了那郁郁苍苍的高大棠梨树,独立挺拔,追述了当年召伯曾经在棠梨树下听政之生涯。“思其人,犹爱其树。”(《左传·定公九年》)诗中劝告人们不要砍伐,不要攀折,要倍加珍视。细读此诗,使人领略到诗中洋溢着的赞颂之情,也仿佛感受到当年召伯在甘棠树下听男女诉讼之情景。

行露

厌噬行露[1],道上露水湿漉漉,岂不夙夜[2]?难道不愿赶夜路?谓行多露!实怕道上沾满露!谁谓雀无角[3],谁说麻雀没有嘴,何以穿我屋?凭啥啄穿我的堂?谁谓女无家[4],谁说你家没婆娘,何以速我狱[5]?凭啥逼我坐牢房?虽速我狱,即使真的坐牢房,室家不足[6]!逼婚理由太荒唐!谁谓鼠无牙,谁说老鼠没有牙,何以穿我墉[7]?凭啥打洞穿我墙?谁谓女无家,谁说你家没婆娘,何以速我讼[8]?凭啥逼我上公堂?虽速我讼,即使真的上公堂,亦不女从!也不嫁你黑心狼!

【注释】

[1]厌噬:湿。厌,祁(qì)之假借字。行(hànɡ):道路。[2]夙夜:早夜,指夜色将尽、东方未明之时。此处含有早起赶路之意。[3]谓:畏之假借字,与后两苎“谁谓”之“谓”不同。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疑畏之假借。凡诗上言‘岂不’、‘岂敢’者,下句多言‘畏’。”

《大车》诗:‘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出车》诗:‘岂不怀归?畏此谴怒。岂不怀归?畏此反覆。’……僖二十年《左传》引此诗,杜注:‘言岂不欲早暮而行,惧多露之濡己。’以惧释‘谓’,似亦训谓为‘畏’。”角:嘴。[4]女:通“汝”。无家:没有成家。家,作动词用。[5]速:招致。[6]室家不足:那人要求婚配的理由不足。室家,指夫妇。古代男子有妻谓有室,女子有天谓有家。[7]墉:墙。[8]讼:诉讼,打官司。

【赏析】

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位姑娘,竟生起聘娶之意,并横蛮无理地以打官司来要挟她。但这位姑娘不为所屈,写了这首诗给予严辞绝。

为了取得感发人心的力量,诗人每章均以含有譬喻和象征的兴句发端,借助客观事物的形象,揭露那人的丑恶嘴脸,使自己情感的抒发和形象的描绘结合起来,显得鲜明生动、意蕴丰厚。

诗人对那个卑劣的男子更是极其憎恶的,不过这种感情没有在诗中作赤裸裸的直接陈述,因为“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首章,诗人说自己很想起早赶路,但望着道上湿漉漉的露水,又恐怕衣服被打湿。这种起兴,象征着诗人将面临着险恶的前景,同时也是总兴下文:我哪里是不愿早成婚配。但那人品性恶劣、已有家室,岂能做我的终身伴侣!

此诗不长,只有三章十五句。在这短小的篇幅中,诗人表明了自己怒不可遏的心情和不畏强暴,坚决抗婚的态度,无形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为此诗人精心安排了反问、质问、排比、感叹等句式,并将五言句和四言句相交错,多变的句式和复沓的章法相配合,造成了跌宕起伏、层层递进的气势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

羔羊

羔羊之皮,那羔羊的毛裘呀,素丝五祁[1]。白丝横的直的缝起它。退食自公,吃罢饭下朝回家喽,委蛇委蛇[2]。悠闲地走呀悠闲地走。羔羊之革,那羔羊的皮裘呀,素丝五祁[3]。白丝横的直的连起它。委蛇委蛇,悠闲地走呀悠闲地走,自公退食。下朝吃罢饭回家喽。羔羊之缝[4],那羔羊的裘儿呀,素丝五总[5]。白丝横的直的缀起它。委蛇委蛇,悠闲地走呀悠闲地走,退食自公。吃罢饭下朝回家喽。

【注释】

[1]五:交叉。祁:缝。[2]委蛇(yí):慢慢地行走。

[3]祁(yù):缝。[4]缝:缝皮合之以为裘。[5]总:合众皮为一。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官吏退朝回家,走在路上,悠闲自得。诗为重调,三章仅换了几个字而连续地描写这位官吏身穿皮裘,退朝后、吃饱饭,慢条斯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诗全为客观描绘,从服着,到行为,有条不紊,层次井然。诗风也颇徐缓。本诗实记载了周代官吏的待遇问题,因此,在解释“退食自公”这一句,清儒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按宝应刘履恂据《春秋》襄公二十八年左传,公膳日双鸡。杜注卿大夫之膳食,释为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以退食自公,谓自公食而退。较《集传》以退食为退朝而食于家为善。”而朱熹《诗集传》以退食为退朝而食于家,此说法为有根据,并合乎情理。下朝吃饱了饭回家,自然悠悠自在,否则下朝赶回家吃饭,则谈不到“委蛇委蛇”了。

殷其雷

殷其雷[1],隆隆雷声震天响,在南山之阳[2]。就在南边山之阳。何斯违斯[3]?为何此时离家走?莫敢或遑[4]。不敢稍闲办事忙。振振君子[5],忠实厚道的君子呀,归哉归哉!回来吧,回来吧!殷其雷,隆隆雷声传四方,在南山之侧。就在南边大山旁。何斯违斯?为何此时离家走?莫敢或息。不敢稍息办事忙。振振君子,忠实厚道的君子呀,归哉归哉!回来吧,回来吧!殷其雷,隆隆雷声响梆梆,在南山之下。就在南边山下方。何斯违斯?为何此时离家走?莫敢遑处[6]。不敢稍歇办事忙。振振君子,忠实厚道的君子呀,归哉归哉!回来吧,回来吧!

【注释】

[1]殷其雷:响起轰隆隆的雷声。殷,通“隐”,雷声。

其,语助词。[2]阳:山的南面称阳,即山南,北面称阴,即山北。[3]何斯违斯:为何在此时离开家中呢?斯,此,这。前一斯字指此时;后一斯指此地。违,去,离开。[4]莫敢或遑:不敢稍有片刻休息。遑,闲暇。[5]振振:勤奋、信厚。一说盛多、振起。[6]处:止,即休息的意思。居处,是其引申义。

【赏析】

《殷其雷》,是《召南》十四篇中的第八篇。对此诗的本义,历来学者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一为“归周”说。子贡《诗传》云:“召公宣布文王之命,诸侯归焉。”二为“劝义”说。《诗序》以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申培《诗说》云:“武王克商,诸侯受命于周庙。”清人方玉润承袭伪说而发挥之曰:“讽众士以归周也。”(《诗经原始》)三为“存疑”说。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诗之义当阙疑。”《诗传》、《诗说》乃伪书,其“归周”说证据不足,只是妄加附会、标新立异而已。姑可置之不论。“劝义”说,历代经师附议较多,郑玄《笺》,孔颖达《疏》皆因袭之。然不同此说者大有人在。宋朱熹率先发难。他在《诗序辨说序》中说:“案:此诗无‘劝以义’意。”清代学者多奉朱说。姚际恒说:“《小序》谓‘劝以义’,难解。”又说:“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吴诫生《诗义会通》云:“诗意但怀人之作,未见‘劝以义’之意。”《诗序》探索此诗作意,固然是穿凿臆测之辞,但其阐述“远行从役,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这一情节看,仍有其合理成分。清人戴震谓此诗乃妇人“感念君子行役而作”。朱熹弃其妄说,取其雅意,提出了为思妇所作之说:“妇人以其君子从役在外而思念之,故作此诗。”(《诗集传》)为后世学者认可。姚际恒亦谓此诗“似妇人思夫之辞”。此见当合乎诗的实际。

摽有梅

摽有梅[1],梅子一个个抛出去,其实七兮。果子剩下十之七呀。求我庶士[2],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迨其吉兮[3]!不要错过好时机呀!摽有梅,梅子一个个抛出去,其实三兮。果子只剩十之三呀。求我庶士,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迨其今兮[4]!吉日良辰在今天呀!摽有梅,梅子一个个抛出去,顷筐摽之[5]。筐里的梅子全抛过来。求我庶士,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迨其谓之[6]!姑娘等你把口开呀!

【注释】

[1]摽(biào):抛。一作落。[2]庶:众。士:未结婚的男子。[3]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4]今:现在。[5]顷筐:浅筐。摽(qì):给予。[6]谓: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