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体育无形资产的基本含义

体育无形资产及其法律问题的一般理论研究

体育无形资产具体表现为不同的资源形态,有其各自的性质特点和法律属性,本课题重点是对体育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具体研究。但是,在分别研究之前,还是要对体育无形资产及其法律问题做一整体性探讨,分析其一般的规律性理论问题,建构好本课题研究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

(一)无形资产的一般界定

对无形资产有关内容的研究、利用和法律保护,是在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日益渗透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从会计学方面对无形资产的系统研究。如1926年,我国旅美博士杨汝梅发表的《商誉及无形资产》【1】,专门阐述了无形资产的性质。1927年,哈特菲尔德出版的《会计学的原理与问题》中,对无形资产的含义做了列举式的表述。【2】后来,一些会计学和经济学研究对无形资产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美、英、日等国均在相应的官方文件中,确定了无形资产的应用含义和范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用于出租或为用于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3】

我国学者对无形资产概念的研究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有学者将各种定义归纳为6种类型:权利资产说、超额收益能力说、物质存在说、价值实现难易说、资产能否分属说、知识形态说。【4】我国首部无形资产学术专著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某种权利、特权或优势的固定资产。”【5】2004年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所出版的《无形资产战略研究》,再次重申了该主编几年前出版的《现代无形资产学》【6】中所下的定义:“无形资产是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7】我国财政部于1992年印发、2001年又再次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所作出的解释是:“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8】

(二)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分析

体育无形资产是近年来我国体育界逐渐使用的一个新概念。1995年原国家体委制定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开发,正式使用了“体育无形资产”这一概念。【9】其后,体育理论界出现了一些对体育电视转播权、体育赞助、体育广告等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研究,并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逐步展开,一些学者对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者认为,体育无形资产是体育资产的一部分,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特权、权利、知识、技术、技能等形式存在的体育经济资源。【10】有的学者认为,体育无形资产是指存在于体育运动中的、具有体育特质、受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11】有的学者认为,体育无形资产不具备物质形态,却有价值,能够为体育活动的主办者、参加者带来经济效益的一切体育无形资源。【12】还有的学者认为,体育无形资产是指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能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能持续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13】还有一些著作和论文中,有着一些略有区别但大同小异的表述。

我们认为,廓清对体育无形资产的认识,首先应明确,这只是一个约定俗成使用的概念,就无形资产自身而言,难以简单地从存在的行业领域进行区分,很多情况下这样区分的边界是很模糊且经常发生交叉的。但从研究体育问题的视角出发,这样的研究又是必须的,也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其次,应把握好“资产”是一个以经济学为视角的基本概念,而且要从一般无形资产共性与体育特性的结合进行综合的考量。为此,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要点:其一,体育无形资产来源于体育运动,在长期的体育运动实践中产生与形成,故而是体育的无形资产而不是其他无形资产;其二,体育无形资产的产权主体主要是体育组织,因体育是一项组织化程度很高的社会活动,各种不同的体育无形资产大多为各种体育组织所有。当然,一些体育工作者个人的某些资源也可以成为无形资产,如运动明星的形象,这些个体也是体育无形资产的主体。至于体育用品器材的商标、体育生产制造、企业的使用专利等,这些在广义上属于体育无形资产的主体很难简单地纳入体育组织的范畴,但在界定体育无形资产中我们又不能将其排除,这些也是相关主体。如此界定是为了保持思维逻辑的周延,但这些并不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其三,体育无形资产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财产,是一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是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特定形式的资产;其四,体育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主要是凝结着各种体育智力创造活动成果的知识形态。有些虽然直接表现为某种体育中的特许权利,但其背后的深层根源,仍是因体育生产的精神文化产品多具有知识要素;其五,体育无形资产以市场为运营空间,不但体育无形资产的运营行为必须具有市场属性,而且与其发生交换关系所形成的都是市场。这里所指的市场,包括以体育为内容的市场即体育市场,也包括虽有体育无形资产作为经营要素,如一般消费市场上体育标志产品的销售,却无法对其称为体育市场的一般市场;最后,体育无形资产运营的获利主体为体育无形资产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大量体育无形资产的市场运营突出地表现为所有者与使用者相分离,但同时又必须达到双赢,这样才能有其持续的市场行为。

综上,我们可对体育无形资产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体育无形资产,就是通过体育运动实践形成并主要为体育组织以及体育工作者个人和其他相关人所有,多以知识形态存在,通过各种市场的运营并能够持续为其所有者和使用者产生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资源。

(三)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容范围

由于对无形资产概念认识的不同,造成了对其内容范围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同样影响到对体育无形资产内容范围的界定问题。有的著作介绍了按照国际通行的观点,无形资产的组成一般包括:知识产权,技术秘密与经营秘密、特许经营权、商誉等。【14】有的学者观点是将无形资产分为三类:权利型无形资产、关系型无形资产、经营效果型无形资产。【15】还有的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大致包括体现市场竞争力的资产、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和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16】也有研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比较综合,从有利于实施无形资产战略的角度出发,按无形资产的内容性质,划分为知识产权类、专有和特许类、商誉和资源类。【17】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概括方法。

学者们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容范围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有的学者在早期研究中指出,无形资产广泛存在于体育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秘密、运动技能、管理和训练技术、特许经营权、体育运动空间和区域使用权、体育品牌等。在各种相关看法陆续发表的基础上,有的学者进行了归纳,指出大多数学者认为体育无形资产的外延包括: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专有经营权,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与标志的专有权、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体育专利申请权和实施权,体育专有技术的发明权、使用权、转让权和其他体育科技成果权,体育彩票发行权、专营权和销售权、体育场馆、设备的租赁权、土地使用权、体育组织、团队和名人的声誉,在职体育名人的广告权、代理权,体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体育类促销获利因素,法律法规规定的或国际惯例承认的其他体育无形资产。【18】

我们认为,就体育无形资产的现实存在情况和客观需要而言,确定其内容范围时要有两个思考基点:一方面,要进行较为宽泛地内容覆盖。无形资产的各种内容大多在体育中都有体现,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商号、域名、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一般称为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以及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租赁权、商誉等其他无形资产,都可因在体育领域中产生或应用而成为体育无形资产,不能过小地限定体育无形资产的范围。另一方面,要进行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内容区分。在上述体育无形资产中,有些体育的特殊性不是非常明显和突出,如一般体育作品的著作权,各种体育用品、服装的商标权,有关体育装备、器材的专利技术等,这就无须从体育专业的角度予以过多地关注。而有些体育中的无形资产则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甚至目前对这些无形资产的性质和界分还不够清晰或存有争议,这些正是体育界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开发并进行特殊保护的无形资产。

根据初步的比较和概括,我们认为具有特殊体育专业性的体育无形资产最主要包括:一是体育标志。具体表现为各种大规模的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体育竞赛等体育活动和层次较高影响较大的体育组织的名称、徽记、吉祥物等标志,如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的名称和五环标志,中国奥委会的商用徽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标志,全运会、足球甲A、NBA的图文形象等。体育组织通过对企业的特许使用、体育比赛等活动的冠名等,使体育标志产生经济收益。二是体育专有技术。包括处于秘密状态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各种运动训练方法、技术、恢复手段和营养配方、体育经营活动的特殊营销技术和商业秘密等,通过掌握这些专有技术,运动员能够较快的恢复精神和体力,较快的掌握运动技巧和一些高难度动作,进而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有部分专有技术通过专有许可、有偿转让等方式予以使用。三是体育竞赛表演的转播权和报道权。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的举办者、组织者对其享有专有权,各种媒体必须付出一定的对价才能获得转播权及报道权。四是体育团队和明星的声誉形象。运用优秀体育团队组织和知名体育明星的声誉形象进行商业开发,可在广告宣传、体育赞助、俱乐部转让和运动员转会等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