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2):软件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发展概况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已经确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的方向调整,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使我国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得到高水平人才支撑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尽快培养一大批多层次、实用型、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化人才和软件人才,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一、全国高等教育软件人才培养概况

我国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高等学校,大学学历从业人员已经占到软件从业人员的74%,硕士、博士层面的从业人员占到了10%,高学历从业人员正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的主力军。

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总数58967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8370人,硕士研究生521303人。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88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74万人,高等(专科)职业教育314万人。

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总数1719818人,其中在校博士研究生28381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436008人。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总数23913155人,其中普通高校本科生在校14270888 人,普通高校专科生在校9642267 人,成人本专科在读生5831123人。全国2400多所高校,有接近80%的院校开设了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学历教育。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和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面向产业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全国高校软件及相关专业在校生数据

1.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

2012年,全国软件专业在校研究生32945人,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研究生75491人,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研究生总数108436人(见表1)。

表12012年全国软件专业及相关专业在校研究生数量

2.在校大学生(本、专科学生)

2012年,全国软件本、专科在校生为768148人,软件相关专业本、专科在校生为3957149人,软件专业及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总数为4725297人(见表2)。

表22012年全国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

3.软件专业在校生学历结构

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在校生学历结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在校生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二)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据

1.研究生毕业数量

2012年软件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数量如表4所示。

表42012年软件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数量

2.本、专科毕业生数量

2012年软件及相关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如表5所示。

表52012年软件及相关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

3.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学历结构

2012年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学历结构如表6所示。

表62012年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学历结构表

二、2012年软件人才市场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收入24794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增速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出14.8个百分点。软件出口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软件产业发展中,江苏、广东、北京分别以4300亿元、4200亿元和3600亿元的业务收入在软件产业中领跑。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已远远高于GDP发展速度,并且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表现为产值增加,规模扩大。从前软件企业员工最多不过1万人,现在几万人的软件企业不在少数。预测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中国的软件从业人员中,29%的人员在企业从事软件研发,其次是互联网和制造业,分别占9.7%和8.7%。从软件从业人员的性别比例看,在从事1年以上的开发者中,男性开发者占据90%以上,从业时间越长,女性比例越低。但从目前的中国软件行业来看,女性开发者群体也在茁壮成长,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水平。从学历分布看,各个从业时长的开发者基本50%以上都有着较高的学历。近年来,随着外包软件基地在国内的纷纷创建,以及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的繁荣,在从业时长较短的开发者中,专科/本科学历的比例在扩大,高中/中专学历的比例也在提高。由于较低的行业门槛和IT职业教育在我国不断得到重视,低学历的开发者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软件人才的社会培训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IT职业培训市场实现销售额53.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4%,2011年增长15.7%,2012年增长率达到15.2%。IT业迅猛发展造成了上百万的网络程序开发、设计、建设、实施及维护的网络工程师需求空间,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0%。

目前IT培训按需求划分,大体上可分为就业类需求和认证类需求。其中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占认证类需求的17.3%,思科系列则高达40.2%。在就业类需求中位列前三名的依然是网络及安全类(占33.4%)、开发类(占24.2%)、系统及管理类(占16.7%)。

2008年国家商务部为支持各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实施了“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各地也纷纷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一批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服务外包企业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在政府财政资助下,积极组织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共同启动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继续发展和完善,依据新形势下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积极组织各界专家,研究制定依托软件园区和企业建立CSTP软件工程实践中心的具体办法,希望通过努力整合产业教育培训资源,在规范的引导和监督下,为高校学生提供服务平台,帮助他们获得实践锻炼机会、积累工程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加速从学生向产业人才的转化,实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四、我国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使中国成为影响未来全球软件产业分工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软件人才的成长将直接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尽管各级各类软件人才培养方式百花齐放,但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结构不合理、企业高端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人才供应依然紧张

软件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急缺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工程化人才,这里的职业素质是指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传统的学历教育体系很难较好地满足企业用人要求。软件企业只能投入更多成本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展开激烈的争夺,由于缺乏给员工制定必要的职业规划,对现有人员培训投入不足,造成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发展前景,这无疑又加剧了现有人才频繁的无序流动,供给不足,使得软件人才紧缺的感觉越发明显。

(二)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

软件人才职业发展生涯一般包括两条路径:从技术到管理(程序员→软件工程师→团队组长→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从技术到技术(程序员→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分析师→研发总监)。成熟的软件产业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处于“金字塔”顶层的系统架构分析师、研发总监、部门经理是企业的灵魂;处于“金字塔”中间的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是企业的骨干,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从事软件编码等初级工作的大量程序员是企业的基石。目前,国内大部分软件企业从事行业专用软件研发和基于平台的应用产品开发,主要以项目解决方案为特征,这使得客户和软件企业广泛采用现场定制开发方式,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开发团队,人员数量不可能太多,成了“小作坊”模式。由于项目规模小、复用性差,开发团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实现上,往往忽视了软件质量的管理,因此软件开发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

(三)复合型软件人才匮乏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外包公司从国外向上海、北京、深圳等较发达的城市转移。市场对既懂IT专业技术又懂外国语言文化的软件IT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大。面对企业对软件人才如此大的缺口,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徘徊在用人单位的门外,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怪现象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与企业所需求的东西接轨,甚至是落后,而企业更多的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各大企业将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多元化IT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须具备IT专业技术知识,还须掌握多种业务技能,能处理各种工作任务。此外,企业所需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知识,必不可少的还有实践和自主开发能力。

(四)高级软件人才争夺激烈

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的软件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软件企业应该意识到只有勇于承担对人才培养的责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企业中的人才才会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这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高效使用人才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应该意识到办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建立与软件产业的交流对话,才能使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软件人才也应该意识到只有积极了解最新、最实用和最前沿的软件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实现与时俱进,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途。

(稿件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