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信息技术与田园城市(代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周子学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讨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城市理论家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认为,城市是一种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特殊构造。联合国人居组织强调: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充满希望和美满生活的地方。

212年前的1800年,城市人口仅占全球人口总数的2%。150年后的1950年,这一数字迅速攀升到29%。2000年,世界上有约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2011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51.99%,其中高收入国家达80.5%,北美地区达到82.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城市生活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高密度的城市发展模式引发了不断激化的空间冲突,过度的利益追求形成了让人迷茫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摩擦,密集的消耗和排放造成了难以恢复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它们正在侵蚀着城市的活力,正在影响市民生活的质量,让城市发展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

理性让我们对城市问题的严重性有日益深刻的认识,人类的智慧已经能够为解决一系列城市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施《21世纪议程》,各国、各城市纷纷提出关于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措施。进入信息社会,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宽带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人们开始加快探索和构建智慧型城市,以解决工业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7.9%,2011年城镇化水平上升到51.27%。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未来十年左右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5414美元,正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再过十年,我国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1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46.8:43.1,而2010年全球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仅为2.81%,其中OEDC国家为1.44%、高收入国家为1.31%、美国为1.18%、日本为1.16%、韩国为2.55%、德国为0.88%、英国为0.72%。十年后,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可能降到5%以下,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速度仍将加快。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钻石模型中,竞争战略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指出,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五大基础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z)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将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将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带来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城镇化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是我国相对于其他新兴国家的一个独有优势,是我国之所以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最重要体现之一。

然而,在我国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发达国家存在的各类主要“城镇化病”也在我国日益显现。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粗放式城镇化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我国需要加快探索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大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就是要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建设智能化的新型城镇。

面对大城市的诸多美好,6.5亿的农民想当市民,然而,面对城市污染、拥挤、堵车等问题,6.9亿的市民却向往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样的田园城市。生活中有各种围城,城镇化面前的围城应该如何突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使城市的概念产生重大改变。传统的工业城市最终不断演变,甚至解体,而被一种关系密切但空间上分散的网状结构所代替。这是一种未来的新型城市形态,或者是一种“地球村”情形。新型城市能够克服地理空间的阻碍,使人们从“水泥丛林”中解放出来,实现亲自然、田园化的理想,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环境中。同时,城乡之间的区别和差距将逐步消失。今天,要实现这种回归生态化的新型城市,就需要借助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和运行管理等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城市功能变成智能化的新型城镇。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高度发展以后,对生态城市演进的一种新贡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推广普及,给城市的智慧化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能力角度看,智慧城市是由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只有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才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存储资源,最优化效能比例。从成本角度看,云计算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和高效的资源流转,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总体成本,从而降低信息化门槛,使得更多的单位和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从节能降耗角度看,通过云计算实现城市的智慧化,能够提高系统利用水平,集中优化设备节能管理等手段,大幅度降低IT能耗水平,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当前,智慧城市着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管理,重点要加强整合与优化配置城市资源能力,构筑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体系,确保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被迅速、有效地应对、解决,保证城市各个系统高效、顺畅地运转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二是民生改善,重点解决就医、住房、出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四难”,和人居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和就业环境等“四优”问题;三是资源环境协调,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生产生活实施动态、实时、精准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使人、城市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都属新生事物,人们对其特点、规律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需要加快探索和实践。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者而言,新城市和传统城市应采取不同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在现有城市建设方面,建议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创新管理对其进行改造,以逐步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使其生态环境接近田园。针对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的新兴城镇,建议这些新城从一开始就要按智慧城市的要求规划建设。

智慧城市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为了实现信息产业,特别是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IT界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型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模式。一是要研究和完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解决方案;二是要加快培育智慧城市应用与市场;三是要重视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创新,构建有竞争力的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同时,IT业者还要不断提升自身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方面的能力,为智慧城市提供强大的支撑手段。

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高度发展以后,对生态城市演进的一种新贡献,而这种演进到现在为止没有完成,只有当城市高效、便捷、集约和农村空旷、绿色、清洁等结合在一起,才是智慧城市给人们带来的期望,才能带来可期盼的未来田园城市景象。

我们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信息技术,让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