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幼稚也别太精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过于圆滑是一种愚蠢,聪明人会装傻(3)

在有些人看来,这也许是一处败笔。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招聘单位反而录取了他。因为招聘方认为,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都喜欢好高骛远,而且还自大。但是,家强实事求是地说出了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真实守信的表现。而且这种人正是公司着重培养的对象,因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必不可少的素质。

看来,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有时候也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当你学会放低位置、降低姿态,别人也会用尊重的目光来看待你。

很多过来人都说,善于低头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而且,越是强悍的人,示弱的威力就越大。表面能示弱,包含了一个人的人品、道德、心胸和修养。示强或者示弱,其实可以衡量出一个人为人处世方法:是理智还是糊涂,清醒还是自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同时,示弱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也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适当地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别人的不满或忌妒,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心理平衡,对你放松警惕,这更有利于交际。

静下来认真想一想,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人都要学会示弱,学会弯腰。可话又说回来,要懂得适时弯腰,学会恰到好处地示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长,一切就看你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拿捏分寸。

总之,“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对于年轻人来说,为人处世要知道适时示弱,才能成为最大的赢家,才能在人生路上一步步通向成功。

有人与你争辩,让他赢

在我们的身边,能够引起争辩的事情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只要两者的意见不统一,就会出现争辩。好辩的人总想要把自己的理论大摆一番,让大家同意自己的观点。

然而,有句话说:理越辩越明,关系越辩越远。就算你有伶牙俐齿的好口才,也切忌不要与人争辩。也许你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也许对方不再反驳你,但对方不一定心悦诚服,也许还伤了两人之间的和气。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素雅的餐厅中,一位顾客高声喊着,并且愤怒地指着杯子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服务员笑道,“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跟前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小姐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温柔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走了出去。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孤陋寡闻,为什么不和他辩解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正因为他粗鲁,所以不用争论;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服务员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大家都点头称道,对这餐馆增加了许多好感。他们常看到,那位曾经粗鲁的客人,和颜悦色、轻声细气地与服务员寒暄。

聪明人明白,世界上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争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争论。因为你越是强加辩论或者反对,就越会容易激发别人的逆反心理。或许你有获得胜利的机会,但却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正如一位哲人曾经说的:“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

很多人容易冲动,当别人与自己争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地反驳,结果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有效避免争论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其锋芒,适时守拙,让对方赢。

柳青絮在一家广告公司负责广告创意的工作。一天,她将一个多次修改后的新产品广告文案提交给经理,经理拿着文案草草地过了一遍,随意地说:“你这个创意没有新意,而且表现手法太过直白,我认为把它做得含蓄一点就上档次了,你再重新修改修改吧。”

柳青絮知道经理并没有认真看自己的文案,也并不理解自己的用意,但直接反驳经理又不合适,于是她问:“经理,我想请教一下:一个新产品刚刚上市时广告的目的是什么?”经理回答说:“让消费者了解新产品。”柳青絮穷追不舍,“那么,怎么才能让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到新产品更多的信息呢?”经理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柳青絮知道机会来了,连忙说:“经理,我们的新产品目前在市面上还没出现过,对于一无所知的消费者,我觉得用含蓄的表现手法会让他们了解得不够全面,甚至是看不明白。我认为这个产品用直接的广告表现手法最好,这样能让消费者迅速了解到新产品的特性,印象也更为深刻。不用担心广告不够吸引人,因为我们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卖点。”

见经理认真地听着,柳青絮接着说道:“当然,这仅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经理指正,如果您最终认为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好的话,我会拿回去再做一遍的。”

经理见柳青絮如此尊重自己,而且其想法的确有可取之处,显得非常高兴,当即对柳青絮大加赞赏。从此以后,经理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女生另眼相看了,准备重点培养她。两年后,柳青絮在经理的提拔下成了部门负责人。

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愤怒,选择冷静,那就可以避免争论,进而更容易说服别人接纳我们的观点。毕竟留一点缝隙,也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忍让和宽容不是怯懦胆小,而是一种风度,是关怀体谅,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使被说服者如坐春风,不断点头说“是”。

总之,如果我们时时处处工于算计、事事锱铢必较、凡事不允许半点敷衍、不让自己牺牲一点利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当可能会产生争辩的时候,我们可以冷静下来,避其锋芒,用温和的言谈和委婉的方式来不争论不辩解。这样虽然表面上失败了,没有出风头,但是实际上我们用智慧得到了另一种胜利。

放低姿态,方显你的高大

秦兵马俑坑至今出土清理的各种陶俑中,除跪射俑外,其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那为何跪射俑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据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则受损害较小。而且跪射俑的重心在下,稳定性强,不易倾倒,故而能保全自己。

如今有很多的年轻人,常常自命不凡,而且还喜欢用一种目中无人的高姿态处世,以为这样就能够显示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其实这样做,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你高大,反而会让人看不起你。

高姿态最危险的结果就是让人变得盲目、变得无知、变得更加虚荣,而且还会让你处处树敌。所以我们不妨在定位的时候,把自己放低一点,这样反倒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郑涛是温州某建筑公司的一名经理,在外人看来,像郑涛这样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去做老师才对,怎么是从建筑工人做起的呢?

原来在大学里学物理专业的郑涛,毕业后,由于所学专业比较冷门,辗转于人才市场一个多月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他和同学跑到温州,想在那里再闯一闯,当他听说某建筑公司招工人的时候,他决定放低姿态,先从工人干起,虽然工作在基层很辛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从钢筋工人做到了管理层,当上了经理。

回首这一路走来,郑涛感慨地说道:“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不过高估计自己,放低姿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

人生要历经许多道门槛,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一定会不停地碰壁,或伏地而行。如果一味地高姿态,端着架子往前走,到头来不但被拒之门外,而且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学会低头,该低头时就低头,这既是做人的技巧和智慧,也是做人的风度和修养。

尤其,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对于刚走出校门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就等于“失业”。因此,大学毕业生们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一味追求“高薪”和“高职”,而是应该转变战略,放低姿态,主动去适应社会。只要你是金子,那么你在低起点上一样有胜出的机会,而且胜出的机会将更多!

秦汉是博士毕业的高材生,在经过无数次的择业碰壁之后,决定换一种方法找工作:他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自降身份。

结果出乎意料,他很容易地就进入了一家电脑公司,做了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他才华出众,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错误。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的本科学位证书拿了出来,于是上司就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生水平差不多的工作。

没有多久,秦汉在新的岗位上也游刃有余,这时博士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从此以后,老板就开始注意他了,发现他应付现在的工作仍然绰绰有余,于是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秦汉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说明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老板这才明白怎么回事,更对他的低调和谦虚赞不绝口。理所当然地,秦汉在这个公司里受到了重用。

一个人在社会上求生存,即便有很大的优势,也不可能恰巧遇到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或者慧眼识才的伯乐。这时如果一味高姿态、个性张扬、率意而为,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反之,如果能放得下身份,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

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自夸,让别人夸你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要切忌在那里夸夸其谈,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在像敌人展露你的后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自吹自擂只会让人厌恶。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即使你有再大的功劳,也要学会谦虚、内敛,学会隐匿自己的锋芒;否则就会被嫉妒的暗箭射伤。

杨泽海只有1.60米的个头,在这家做大型工程的公司里是个小人物,特别是站在那一大群人高马大的工程师中间更显得微不足道。

本来杨泽海是个后援支持的角色,帮工程师们整理合同订购维修设备,联络与用户的关系,偶尔也帮忙出差筹备个介绍会,有时遇上去比较艰苦的地方,工程师们都“怜香惜玉”而主动不让他做什么为难的事情。

可让同事们真正大吃一惊的是,有一次,公司去新加坡采购一批大型机器设备,对方公司代表是个德国人,因为大家都不会说德语,沟通起来就有些为难。但是大家谁都没想到,杨泽海竟然说的一口流利的德语。在大家的惊叹声中,杨泽海和对方代表谈得非常投机。并且,所有人都把希望放在了杨泽海的身上。

谈判到最后,杨泽海为公司节省了5%的采购费用,并且还比预计的时间要少了一个星期。回到公司后,老板为了嘉奖杨泽海,决定提拔他为工程师助理,并评他为特级员工。

即便是有此嘉奖,杨泽海并没有得意忘形,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与其他同事依然非常交好。所有的同事这时候才觉得,他是那种在别人的眼里不声不响却敛聚着巨大爆发力的人。

即便你真的有本事,但夸奖的话若是从你自己的口中说出,总会给人一种不真实感。一个真正聪明有本领的人,也许平日里并不那么显山露水,正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而当到了关键时刻,你谦虚地显露出自己的才干,不用自夸,以前那些没有注意到你的人都会对你刮目相看。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一个满是自夸的态度之下,就很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盲目、自大、骄傲、虚荣等。

1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去度假,但他并不是单纯的四处游玩,而是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瑞士各地去写生。

有一天,贝罗尼正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站在他身边看他画画,还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没有反驳,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又遇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此时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那三位英国女游客看到他,便朝他走过来,向他打听:“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致意,回答说:“不好意思,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又想起昨天不礼貌的行为,都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倘若你没有底牌,却一股脑儿地将十八般武艺悉数亮将出来,进行不自量力的自夸,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古人说“好话不可说尽,力气不可用尽,才华不可露尽。”就是告诫我们懂得留一手,也给自己留点余地。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低调内敛。就像很多名画家一样,只有当你的才华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够被世人所称赞。如果你只是一个人在一边“孤芳自赏”的话,那么肯定会陷入自夸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