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女人的事,花的事

我尽力一点点地偿还背负的画债,可实际上没有丝毫进展。五月一日有一个京都市主办的综合展览,我便想画点什么拿去展出——算不上弥补吧,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帝展[1]了。这次,我创作了一幅二尺八寸长的横幅画,画的是明治十二年至明治十五年[2]的女性风俗[3]。

当时尚且年幼的我隐隐约约地记着那段辰光,每每想起,倍觉怀念。

我画的是一位京都少妇的半身像。年方二十七八、顶多三十岁的妇人站立图中,撑一把阳伞。她皮肤白皙,剃过的眉毛处显出淡淡的青色。

我的母亲常常到梳头店去,或请梳头的女师傅到家里来。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梳头,所以我总是乖乖地坐在一旁,入神地看着在发上灵动的指尖。以前不同于今日,女人的发型花样繁多,且因身份和年龄不同,发型也大不相同。少女、贵妇、新娘、少妇、女佣、奶妈,各有各的样式。尤其是少妇,剃去眉毛,留下青痕,再配上通透的肌肤,在我看来极具魅力。

就算是女佣的头发,光是长度,就值得寻味。比如京都和大阪就不一样,就好像地域不同,腰带的系法也不尽相同那样。印象中,京都的女佣大都把黑缎子腰带利利索索地在背后打上竖结,而大阪则流行让两端自然下垂。

发带之类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上年纪的妇女常常用它扎头。这种小东西品种繁多,其中还有一种鼠灰色的发带。我所能想起来的,就有很多有趣的女性风俗。

不光是“帝展”,如今大小展览展出的女性风俗画,内容大多是描绘当世。而我的作品,流行与否暂且不论,私以为或多或少有几分怀旧之情,所以这次选取了青眉少妇的形象。

新的流行产生,旧物逐渐萧条。不光绘画如此,眼下的时代,凡事都是这样,老的旧的终究会退出。因此,我愈发从心底生发出保存旧物的意念。我并不是想激烈地反抗这个时代,而是想保护自己。

刚刚提到了女性风俗,可新人根本没有回望过去的念头,再说也没法回顾。我想,除了由我们这些人来保护旧的东西之外,别无他法。不过,年轻人也并非对老旧的东西完全不放在心上,但他们毕竟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即便想把过去画下来,结果也总不尽如人意,往往差之毫厘,拿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而我们,走过了明治初中期的漫长时光,过去的事看得多,听得也多,感触自然更深。

以后闲下来有机会的话,我也想把自己耳闻目睹过的明治女性风俗都画下来。

京都的樱花,不管哪里,都越来越俗气了,简直没法看。岚山和圆山本没什么不好,可就是游客多,熙熙攘攘的,根本品味不出赏花的乐趣。

京都的花寺[4]成立了保胜会,每年仅需交纳两日元的会费,便能在花季受邀,到那里悠闲自在地赏一天花,吃饭、饮茶或小憩均可自由安排。

花寺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只是那地方交通不便,平常难得前往。那里自是一番闲静之境,花开得幽远深邃,绝少喧哗。放松心情玩上半日,才知何谓真正的赏花。

花寺是座古寺,与西行法师[5]颇有渊源,可乘公车前往,不过下车后离寺庙还有二十町[6]的路。不喜欢走路的人也许会面露难色,可对不视徒步为苦的人来说,反倒别有一番乐趣。

明朗的春光穿透树丛,一路上都是红土地,路边有五六户农家,山茶、连翘和木莲等随处可见,两旁是农田和小溪,偶尔遇上几个乡村野夫,真是个闲适的好地方。

因此,喜欢这种风景的人,不但不会觉得无聊,一路上反而能遇见许多新奇的发现。边放眼四处愉悦双目边漫步前行,不久就来到了大原野神社。这个神社院内古雅幽深,一下子让人肃穆起敬。走到这儿已经能隐约看见樱花了。与那些沾染了都会风尘气息的花不同,这里的山樱清纯质朴,它的美丽沁人心脾。

与大原野神社相邻的就是花寺了。走上缓坡,只见从两旁的松树和杂木间伸出许多树枝,盛开的樱花压在爬坡人的头顶上,场景很是壮观。

穿过山门一直往里走,有一座钟楼,那儿种了许多垂樱,也开得相当绚烂。不经意间,从对面走来一位和尚,这风情有种说不出的幽然之味。

花寺后面有座山,叫小盐山,就是谣曲所唱的“小盐”。据那首谣曲的歌词可知,过去有个修行的和尚造访了这座花寺,后来花精现身,给他讲了这座寺庙的来历。真实的花寺,一派古雅陈静,难怪会成为传说故事的发生地。寺中静悄悄的,就算遇到歌词中的那位和尚,也不会觉得诧异。

花寺远离京都,寂然无声,俗人不大前往。就算有人,最多五个十个,再加上三五村民,以及两三把长椅,仅此而已。再没有比这里称得上幽趣的地方了。

两三天前我去了一趟,总算觉得今年才叫真正赏过了花。

注释

[1]帝展是指帝国美术院展览会(1919-1935)的简称,即现在的日本美术展览会(日展)。(译注)

[2]即1879年到1882年。(译注)

[3]该作品名为《青眉》,创作于1934(昭和9)年。过去女人嫁人生子后有剃眉的风俗,眉毛剃掉后留下的青痕是女性美的象征。这也是上村松园首次以平民女性为题材的写实作品。(译注)

[4]此处指位于京都市西南郊外的胜持寺,自古为赏樱名所。(译注)

[5]西行法师(1118-1190),日本平安末期、镰仓初期歌人。系鸟羽上皇的北面武士。23岁出家,将居草庵和云游的感怀寄托于和歌创作。诗风自由简明且感情至上。著有个人和歌集《山家集》。(译注)

[6]1町约109米,20町约合2.2公里。(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