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学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名人轶事 (3)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仲,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大学问:有了正确反映自我的“镜子”,才能清楚地知道优点是什么,不足在何处,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做事情,扬长避短。

在沉默中创造奇迹

很久很久以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来了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他找到的差事就是为镇政府守大门,而且在这个门卫岗位上一呆就是60多年,而且一生中足不出小镇,也没有换做其他的工作。

这位青年业余时间一不下棋打牌,二不去泡酒馆聊天,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的爱好。虽然又费时又费工,可他却乐此不疲。就这样不停地磨呀磨呀,一直磨了60年。其中的艰辛、枯燥和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没有决心和毅力,坚持下去谈何容易。

由于他的专注细致和锲而不舍,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超过了当地的专业技师。凭借自己研磨的镜片,他研制出了显微镜,终于揭开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的“面纱”。结果名声大震,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英国女王访问荷兰时,还专程到小镇拜访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荷兰科学家的万·列文虎克。他一直活到90岁。

大学问:谁说伟大的成就一定有一个伟大的过程?谁又能说默默无闻的经历中创造不出伟大的奇迹?专注细致、锲而不舍,是成就伟大的前提。

最成功的制片人

史蒂芬·史匹柏在36岁时就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人,电影史十大卖座的影片中,他个人囊括四部。他是怎么能在这样年轻的年纪里就有此等成就?他的故事实在耐人寻昧。

史匹柏在十二三岁时就梦想,有一天要成为电影导演。在他17岁那年的某天下午,当他参观环球制片厂后,他的一生改变了。那可不是一次不了了之的参观活动,在他得窥全貌之后,当场他就决定要怎么做。他先偷偷摸摸地观看了一场实际电影的拍摄,再与剪辑部的经理长谈了一个小时,然后结束了参观。

对许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为止,但史匹柏可不一样,他有个性,他知道他要什么。从那次参观中,他知道得改变做法。

于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装,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里头塞了一块三明治,再次来到摄影现场,装出他是那里的工作人员。当天他故意地避开了大门守卫,找到一辆废弃的手拖车,用一块塑胶字母,在车门上拼成“史蒂芬·史匹柏”、“导演”等字。然后他利用整个夏天去认识各位导演、编剧、剪辑,终日流连于他梦寐以求的世界里。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观察并发展出越来越多关于电影制作的敏感来。

终于在20岁那年,他成为正式的电影工作者。他在环球制片厂放映了一部他拍的不错的片子,因而签订了一纸7年的合同,导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他的梦终于实现了。

大学问: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积极寻求实现的做法,善于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教导,逐步为自己铺就成功的道路。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资金。祝可怜的孩子早点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

“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大学问:好与坏的转化需要的是一个豁达的心态,宽阔的胸襟。当所谓的坏事已经发生且于事无补时,应该想想它还有没有值得挖掘珍惜的地方?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也能让我们受用无穷。

坚持到底

一位熨衣工人住在拖车房屋中,周薪只60美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不过即使夫妻俩都工作,赚到的也只能勉强糊口。他们的婴儿耳朵发炎,他们只好连电话也拆掉,省下钱去买抗生素治病。

这位工人希望成为作家,夜间和周末都不停地写作,打字机的噼啪声不绝于耳。他的余钱全部用来付邮费,寄原稿给出版商和经纪人。

他的作品全给退回了。退稿信很简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敢确定出版商和经纪人究竟有没有真的看过他的作品。

一天,他读到一部小说,令他记起了自己的某本作品,他把作品的原稿寄给那部小说的出版商,他们把原稿交给了皮尔·汤姆森。

几个星期后,他收到汤姆森的一封热忱亲切的回信,说原稿的瑕疵太多。不过汤姆森的确相信他有成为作家的希望,并鼓励他再试试看。

在此后18个月里,他再给编辑寄去两份原稿,但都退还了。他开始试写第四部小说,不过由于生活逼人,经济上捉襟见肘,他开始放弃希望。

一天夜里,他把原稿扔进垃圾桶。第二天,他妻子把它捡回来。“你不应该中途而废,”她告诉他,“特别在你快要成功的时候。”

他瞪着那些稿纸发愣。也许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却相信他会成功。一位他从未见过面的纽约编辑也相信他会成功。因此每天他都写1500字。

他写完了以后,把小说寄给汤姆森,不过他以为这次又准会失败。

可是他错了。汤姆森的出版公司预付了2500美元给他,史蒂芬·金的经典恐怖小说《嘉莉》于是诞生了。这本小说后来销了500万册,并摄制成电影,成为1976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大学问: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会有个坚强的女人,她一直在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他,毫无怨言,直至他获得最后的成功。

梅尔·布鲁克和路人

明星走在街上,常碰到影迷索取照片,要求签名。好莱坞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给人签名就签出了笑话。

有一次他在一家餐厅门口等人,为了怕那些经常在影城打转,专找明星的家伙打扰,他特地将脸遮起了一大半。可是仍有一位矮小秃顶的男人走近他,眼里充满了恳求的神色,对他说:“很抱歉打扰您,但能不能请您……”梅尔·布鲁克一听立即就打断说:“好,好,没问题,快拿纸和笔来。”片刻,这个男人拿了一张纸得意洋洋地出现在他面前。他说:“笔呢?”眼前的男人狼狈地摸遍口袋也没找到,只好跑进餐厅借了一支笔。这时梅尔·布鲁克已不耐烦地叫着:“好了,你叫什么名字?”他有点傻乎乎地呆了一会儿,然后脱口而出:“唐,我叫唐!”

布鲁克边说边迅速地写道:“给唐,万事皆顺,梅尔·布鲁克。”他签完后,看着纸上自己华丽的笔迹,将纸递给了那个人。

唐拿着纸笔仍未离去,半晌吞吞吐吐地对布鲁克说:“您实在太好了,但我只是想向您借几枚硬币,去打电话而已。”这时的布鲁克有多窘就甭说了。

大学问:人际交往中,最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让自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才能得到别人同样的回报。

牛奶是什么东西

有一次,一位轻佻的女老板,要求爱因斯坦教授用“三言两语”把他的相对论讲个明白。

爱因斯坦说:“这样吧,我还是跟你讲个故事好:

一天我同一位盲人一起走路,我说想要杯牛奶。

他问道:“牛奶是什么东西?”

我答道:“一种白色的液体。”

“液体我明白,可是什么叫白色?”

“天鹅羽毛的颜色就是白色。”

“羽毛我知道,天鹅是什么东西?”

“是一种脖子弯曲的鸟。”

“脖子我懂,可是弯曲是什么东西?”

于是我沉不住气,抓住他的手臂将它拉直,说:“这叫直。”然后又把他的胳膊肘弯了一弯,说:“这叫弯曲。”

这位盲人朋友说:“噢,现在我知道你说的牛奶是什么意思了。”

他问女老板:“你对相对论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她决定换个话题。

大学问:面对对方非善意的提问和纠缠时,逃避不是办法,愤怒也无济于事,最明智的做法是反客为主,让她自知理亏,有自知之明,主动退步或放弃。

不怕自己被嘲

曾任美国总统的福特在大学里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所以他在62岁入主白宫时,他的体型仍然非常挺拔结实。毫无疑问,他是自老罗斯福总统以来体格最为健壮的一位。当了总统以后,他仍继续滑雪、打高尔夫球和网球,而且擅长这几项运动。

在1975年5月,他到奥地利访问,当飞机抵达萨尔茨堡,他走下弦梯时,他的皮鞋碰到一个隆起的地方,脚一滑就跌倒在跑道上。他跳了起来,没有受伤,但使他惊奇的是,记者们竟把他这次跌跤当成一项大新闻,大肆渲染起来。在同一天里,他又在丽希丹宫的被雨淋滑了的长梯上滑倒了两次,险些跌下来。随即一个奇妙的传说散播了开去:说福特总统笨手笨脚,行动不灵敏。自萨尔茨堡以后,福特每次跌跤或者撞伤头部或者跌倒雪地上,记者们总是添油加醋地把消息向世界报道。后来,竟然反过来,他不跌跤也变成新闻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这样报道说:“我一直在等待着总统撞伤头部,或者扭伤脚踝,或者受点轻伤之类的来吸引读者。”记者们如此这般地渲染似乎想给人形成一种印象:福特总统是个行动笨拙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在电视中和福特总统开玩笑。喜剧演员切维·蔡斯甚至在“星期六现场直播”节目里模仿总统滑倒和跌跤的动作。

福特的新闻秘书朗·聂森对此提出抗议。他对记者们说:“总统是健康而且优雅的,他可以说是我们能记得起的总统中身体最为健壮的一位。”

“我是一个活动家,”福特抗议道,“活动家比任何人都容易跌跤。”

但他对别人的玩笑总是一笑了之。1976年3月里,他还在华盛顿广播电视记者协会年会上和切维·蔡斯同台表演过。节目开始,蔡斯先出场。当乐队奏起“向总统致敬”的乐曲时,他绊了一脚,跌倒在歌舞厅的地板上,从一端滑到另一端,头部撞到讲台上。此时,每个到场的人都捧腹大笑,福特也跟着笑了。

当轮到福特出场时,他站了起来,佯装被餐桌布缠住了,弄得碟子和银餐具纷纷落地,他装出要把演讲稿放在乐队指挥台上,可一不留心,稿纸掉了,撒得满地都是。众人哄堂大笑,他却满不在乎地说道:“蔡斯先生,你是个非常、非常滑稽的演员。”

大学问:无须过多考虑和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过分地关心别人对你的想法,这样的结果会使你变得小心翼翼地为他人而活。其实只要你的内心明白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就没有什么能左右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