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博尔赫斯教授:二十五堂文学课(博尔赫斯全集)
更新时间:2023-08-09 15:49:14
最新章节:索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我在大学里教了整整四十个学期的英国文学,不仅如此,我还试图传达我对英国文学的爱。”《博尔赫斯教授:二十五堂文学课》汇集了博尔赫斯于196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和文学学院教授英国文学课的完整内容。在这二十五堂课里,博尔赫斯带我们进行了一次真正的英国文学之旅,整个旅程始终贴近他自己的阅读和作品本身。旅行在时间的迷雾中启程,以盎格鲁人、朱特人和撒克逊人抵达英格兰开始,继续至塞缪尔·约翰生的作品;徘徊至麦克弗森、浪漫主义诗人和维多利亚时代;呈现拉斐尔前派成员的生活和作品全景;结束于十九世纪的萨摩亚——博尔赫斯最爱的作家之一——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将这些讲课内容串连在一起的是地道的文学享受,是博尔赫斯对待每部作品的深情,以及他想分享自己对所学习的每位作者和年代的热情的愿望。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冯洁音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博尔赫斯教授:二十五堂文学课(博尔赫斯全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索引
- 尾注
- 课堂上的博尔赫斯
- 后记
- 跋
- 第二十五课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作品:《新天方夜谭》《马克海姆》《化身博士》 电影《化身博士》 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斯蒂文森的《安魂曲》
- 第二十四课 威廉·莫里斯的《伏尔松的西古尔德的故事》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生平
- 第二十三课 威廉·莫里斯的《七塔之音》《剑的航行》《世俗的天堂》 冰岛萨迦 《贡纳尔的故事》
- 第二十二课 威廉·莫里斯生平 配得上诗歌的三个主题 亚瑟王与英雄归来的神话 莫里斯的兴趣 莫里斯和乔叟 《桂妮薇儿的辩诉》
- 第二十一课 罗塞蒂的诗 马克斯·诺尔道眼中的罗塞蒂 《有福的女子》《伊甸园的闺房》和《特洛伊城》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小城小说研究
反映小城人生的小城小说是不同地域的具体小城之文学呈现,也是中华民族生活与文化的生动记录。作者认为,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是由系列短篇结构而成的散文体小说,这些小说组合成了“中国的日夜”。每一地域的小城小说,通过对该地域的定点透视,在表现种种生活场景及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该地域及其民众的整体俯瞰与理性剖析。从生态学、人类学的视角回望、检视各地小城小说,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威蕤丛生的生命景观。小说中的各种物文学31.7万字 - 会员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还原”和“双重发现”的探索路径,对两湖现代文学文本、传统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三重参证,双向考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创作和两湖现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的两湖现代文学,在历史叙事、武陵地域、中部地域及东部地域书写方面,内蕴热心向洋、九死未悔与冷眼观世、逍遥自适的张文学53.7万字 - 会员
晚明诗人心态与诗歌研究
本书在梳理晚明诗歌演进的基础上,从诗人心态的角度探究晚明诗歌的发展轨迹,论析晚明诗风由“复古”走向“性灵”的原因及晚明诗人对“师心”与“师古”的反思,并论述了明末爱国主义诗歌的创作情况。本书重点研究晚明主流诗人心态对诗歌走向的影响,以便准确把握晚明诗风的传承与新变。此外,本书还从晚明女性意识觉醒角度出发,对闺阁女性、青楼女性及“女山人”等创作群体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了晚明女性诗歌发展的新动向。文学24.4万字 - 会员
徐嘉瑞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实践研究:以“平民文学”为中心视点的一种考察
徐嘉瑞,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在文学创作、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平民文学”思想贯穿了徐嘉瑞创作研究的始终,是新旧交替时代碰撞出的乐章,是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交流的产物。徐嘉瑞在西学东渐的时代氛围里,运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学,进行文学创作,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平民文学”思想。本书采用文献细读,历史分析和比文学17.1万字 - 会员
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本书对耶律楚材家族世系、婚娶、教育、家风、地位及心态等情况进行梳理和考辨,考察其祖上汉语文学创作的演进情况,理出契丹文学发展的线索,对其家族在不同地域的活动及文学创作进行考辨,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本书结合族群、教育、地域、音韵、文献、官制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发现此前契丹文学研究中所未发现的问题,开拓前人所未涉足的领域,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文学21.9万字 - 会员
圣杯文学意象的世俗化研究
圣杯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本书以人文主义兴起后西方作家对圣杯意象的重新阐释为起点,厘清其不同时代的象征内涵,力求深入挖掘圣杯意象的文学性以及文化特性;同时,探讨了圣杯意象的传承性及其与西方文学和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探寻促进当今“圣杯热”全球化的精神动力源,分析文学、民族、文化三者一致的整体性内涵,以此把握西方的大众文化以及当代文学的发展走向,并以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文学19万字 - 会员
细节激活历史:包明德文艺评论选
这部文艺评论集选取了包明德先生近年来创作发表的文艺论文、文章与短评,共计七十余篇。这些文章基本都发表在国家级文艺报刊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研读和理论经验,作者在多篇文章中阐释了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一文艺创作与评论的百年课题,正确地解读了经典著作中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论说。秉持现实主义文学的批评精神,作者在多篇评论中,阐明了细节的真实对于刻画人物、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评论文章中,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文学朝圣者“谢拉皮翁兄弟”文学创作研究
“谢拉皮翁兄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之一,其成员是20世纪20年代彼得格勒颇有才华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的创作或大胆新颖,或成熟老练,文学作品很早就吸引了研究界的注意。“谢拉皮翁兄弟”是早期苏联文学的主要参与者,苏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从文学渊源、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三部分梳理“谢拉皮翁兄弟”团体成立的缘由、成员组成、文学活动、创作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阐述扎米亚京、文学24.1万字 - 会员
喧嚣的文本:庞德《诗章》研究
作为一个喧嚣的文本,庞德《诗章》的文学价值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熔个人主观的人生感悟、体验、冥想与人类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客观存在为一炉,借助宏伟奇特的结构和丰富庞杂的内容,形成“一道玉石与泥沙俱下的飞瀑”,从而在现代美国诗歌史上蔚为奇观。借助文本理论和互文性视角,会发现《诗章》不只是诗歌艺术文本,它还是人类文化文本、社会历史文本、政治经济学文本和道德哲学文本。当然,《诗章》在本质上是一文学1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