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实用皮肤与形体美容
陈友义 黄黎珊主编更新时间:2023-09-06 10:56:39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旨是为了让美容专业人士及社会上喜好美容专业的人,可以从本书由浅入深的内容中,学习到具有中医美容特色的实用美容和形体美容实用方法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皮肤基础理论、基本皮肤类型的保养、常见面部皮肤损容性症状与疾病的防治、头发与形体的美容保健四大模块,整合、凝练中西医学皮肤与形体美容最需要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体现了实用性、应用性和指导性,理论联系实际,既满足专业性需求又满足科普性需求,对专业内与专业外的学员都有学习和指导作用,受众面广。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实用皮肤与形体美容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陈友义 黄黎珊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本次点校,以中国国家图书馆1947年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为底本。原书为5册,第1册收“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温医学22万字 - 会员
四十年基层针灸得失录
《四十年基层针灸得失录》作者杨承岐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基层医生,曾任职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作者十二岁学医,十六岁悬壶乡里。虽然因小儿麻痹症夺去了左腿的健康,但为了诊治患者,靠一根拐杖,一架破旧自行车的帮助,走遍了方圆百余里大小村庄的千家万户。作者将其三十多年临证得失倾囊写出,毫无保留。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源于临床又验之临床,是他后半生攻病克难的“百宝囊本书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临床研究:既有成功的经验,医学10.3万字 - 会员
临床针灸反射学(修订版)
本书应用反射学的观点,把经络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提出针灸疗法是一种反射疗法,使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经络学说面目一新,并为它们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37年来在国内外从事针灸临床、科研的丰硕成果与经验,阐释经络的实质与探讨针灸疗法的主要技术理论,尤其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针灸治疗常见顽固病症时的难点与提高疗效的途径,故它不仅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高级医学63.4万字 - 会员
胡希恕伤寒论授课笔记
本书是著名经方医学家、教育家胡希恕先生讲述《伤寒论》的笔记整理稿,由胡老亲传弟子中医临床家单志华先生根据早年亲身受教所作的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有四大特点:一是笔记完整无缺失地保存了胡老对《伤寒论》398条原文的授课内容,属于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二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胡老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研究《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六经—八纲—方证体系;三是突出胡老的个性思维,针对《伤寒论》原文逐条剖析,医学18.3万字 - 会员
针灸学泰斗周楣声家传针法精华(共三册)
周楣声,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并获得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楣声教授书中对针灸学派的理论和技法做了重要阐述,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串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不仅为针法之结晶,而且有所补充和发展。运用中医理论研究经络学说,通过对脉象分类与各种脉象病理基础的探讨,把抽象概念的中医论脉方式,推向具体。医学52.7万字 - 会员
韦氏微创针法风湿病诊疗学(名医特色疗法丛书)
韦氏微创针法风湿病诊疗学阐述了中医学经筋理论的概念、分布规律、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及其在痹证(风湿病)中的应用等内容。针对常见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和常规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在基于中医经筋理论建立的现代经筋微创疗法及其诊疗体系框架下,重点介绍了韦氏微创针法在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军事训练伤及常见运动系统慢性劳损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医学18.7万字 - 会员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4版)
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医学10.4万字 - 会员
《内外伤辨惑论》评析
《内外伤辨惑论》为李杲代表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其自序并生前定稿的著作,充分体现了其顾护脾胃、重在温补脾胃阳气的学术思想。全书共3卷26论,包括了辨证、方论、治法等内容。在李氏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思想指导下,作者对《内外伤辨惑论》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列举医案。作者的临证经验以及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思想也陈述其间,是一部值得广大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的著作。医学9.3万字 - 会员
辨证录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医学36.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肥胖与代谢病外科学
本书系统反映有关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重点介绍了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适应症及国内、外肥胖症、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新理论、新技术,根据亚洲人群的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客观的、科学的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规范,包括术式的选择、肠道切断的位置以及重建吻合口的位置的选择及手术细节的一些“金装修”,尽可能满足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际需要,力求达到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兼备。目前,腹腔镜手中医21.6万字 - 会员
智能中医辅助诊断技术与装备
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研发了中医脉诊仪等诊法客观化设备和仪器,为中医装备辅助诊断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中医诊疗装备企业数量少且分散,目前这些仪器多用作科研和治未病用途,真正用于临床诊断的尚不多,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使用。由于中医理论自成体系,难以用现代生物学等现代科技进行医理解释,中医工程研究长期面临中医理论自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适合中医理论的工程技术标准难以建立,中医中医28.8万字 - 会员
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
膏方,又有膏滋药之名,膏是剂型、方为方略,系理法方药之概称。膏方,作为人们在冬令养生调理、治病延年的重要手段,是中医守护国民健康的独特剂型。膏方既可滋养五脏六腑又可调治疾病,使人体复归中和。杨志敏医师自拜师沪上名家、国医大师颜德馨先生以来,有感于膏方在剂型、疗效上的优势,便致力于整体膏方技艺在岭南地域的落地、生根与成长。逾15载春秋的探索与实践、改良与创新,杨志敏及其团队将岭南地域的自然风土、人群中医38.9万字 - 会员
医寄伏阴论
《医寄伏阴论》,温病学著作,二卷,为清代田宗汉所撰《医寄》之一种。田氏认为时行伏阴病为寒湿阴邪伏匿于肺脾肾三经孙络而发,治应以辛温通阳法为主。书中列述时行伏阴总说、伏阴霍乱辨、原病、变症、死候及《伤寒》阴病比类、《金匮》阴病比类、《伤寒》霍乱比类等,便于伏阴病与疑似症的鉴别诊断与辨证治疗,又作“舌鉴”一篇,绘有舌图,以便参验。该书倡“伏阴论”,并建立相应的辨证理论和治则治法,丰富了中医诊疗方法,有中医4.2万字 - 会员
临床中药学科服务手册:常用中药合理用药实践3
《临床中药学科服务手册》分为基础理论篇和临床实战篇。临床实战篇切入中药常用饮片、中成药等的合理使用相关问题,梳理各种警戒理论与措施,为医药工作者提供系统的“三基”指导与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实操参考,促进中药临床的安全合理使用,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防控做出前瞻性转移。《常用饮片合理用药实践1~5》按照功效分类,对临床常用中药品种的来源、处方用名、性能概要、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分别叙述中医1.9万字 - 会员
诸云龙针药结合治疗疑难病经验集
诸云龙为河北省名中医、针灸大师,国家第三批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术造诣深,临床经验丰富。五十年来潜心研究内科、妇科疑难病,尤其是在针药结合治疗疑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实践证明针药结合比单纯的中药治疗更胜一筹,其经验值得重视。此书选择了诸老师临床上针药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20余种,包括中风、胸痹心痛、失眠、郁证、胃痛、面瘫、痛经、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中医2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