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陈献章诗编年笺校
陈永正更新时间:2024-03-28 12:05:12
最新章节:後記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〇〇),字公甫,号石斋。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江门学派。受学于吴与弼。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举人。后绝意科举,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终养归。自后屡荐不起。居乡讲学,创白沙学派。修养主静坐,以达静悟自得之境,开明代心学之先声。《明史》卷二八三有传。本书拟以编年的方式,收录传世的全部陈献章诗作,以清康熙四十九年何九畴刻《白沙子全集》六卷本为底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参校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刻《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本(简称吴本,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元年何子明刻《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九年何上新刻《白沙子全集》九卷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清顺治十二年黄之正刻本(简称黄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并参考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所录罗侨、林齐、高简、萧世延、何熊祥、王安舜诸家刻本之校记(简称孙校)。另从《陈献章诗文补遗》转录集外诗二十九首,从他书辑得集外诗若干首,附于卷末。白沙先生集版本甚多。作者主持《全粤诗》的编纂工作,负责整理白沙诗,对白沙先生的集子极意访寻,获得了最早的吴廷举刊本《白沙先生诗近稿》(简称吴本)。吴本《白沙先生诗近稿》,是陈白沙先生晚年手定本,十卷,收录自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至弘治七年甲寅(1494)的诗作。除了是传世最早的陈白沙诗集外,吴本中的编年诗,为考证白沙生平、交游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对今后编订白沙先生年谱很有价值;校勘方面亦有很大的价值,各本的一些误字异文、亦可据吴本校正;吴本中有些自注,各本删去;此外,吴本尚有一些诗为各本所无,可供辑佚。
品牌:广东人民
上架时间:2018-09-19 00:00: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陈献章诗编年笺校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陈永正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跟着诗词游浙江:浙东唐诗之路
本书是“跟着诗词游浙江”书系之“浙东唐诗之路”卷。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自钱塘江经绍兴、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及温州的诗意之路。本书以诗为起点,以路为依托,以场景、故事和风物为叙述载体,记录蕴含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生活空间中的浙江人文风韵,以此传递出诗路浙江所包含的最安静的风景和最沉默的文明,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独特而又鲜明的东方生活美学。本书充文学3.9万字 - 会员
宋代节令诗研究
宋代是节令体系成熟发展的鼎盛时期,日趋繁盛的节俗推动了节令诗的大量诞生。宋代节令诗蕴含着优美的文学情思与生动的民俗描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宋代节令诗研究》一书主要立足于文本细读,并在历时比较的视野下对宋人节令诗进行系统性的专题研究。全书首先考察节令诗中的女性书写、儿童书写、农家书写,其次探讨节令对宋人生命情境的渗透,再次剖析宫廷节令与应制书写、权力运作的关系,最后从组诗、典故、题材、语言等层面文学20.4万字 - 会员
中国古典诗学源流
《中国古典诗学源流》,钱志熙著。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撰写的32篇有关中国古典诗学的学术论文,立足于诗学本身的范畴来探讨它的源流演变,对诗学的内涵,诗史的演进趋势和规律,以及具体诗体与诗人创作等都作了探讨,试图探寻诗歌史中存在的发展演变的诗学系统。本书汇聚了作者二十余年来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其中蕴藏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念。文学55.4万字 - 会员
先秦诗文史
本书基于对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学家经历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断回溯原文的方式讲解人类文明初开、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先秦时代的文学脉络。文学14.4万字 - 会员
沧海月明珠有泪:唐诗,我的浪漫情怀
本书分为初唐卷、盛唐卷、中唐卷、晚唐卷及地名方物卷五大部分,分阶段对唐诗中的精华按时期进行了逐一点评和赏析。文学14.4万字 - 会员
清代诗学研究(修订本)
本书从明代诗学内在问题出发,在中国诗学整体理论视野中,展开对清代诗学的全面探讨。作者提出,真伪、正变、雅俗三对基本观念制约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全书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及整体特征,探究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及理论主张,比较各派之间的承嬗关系与诗学异同,阐述重要诗学家的理论体系及独特贡献,对清代诗学的历史与体系作了论文学48.7万字 - 会员
中古时期敦煌文人诗歌传播研究
本書在系統梳理唐以前敦煌地區漢文化生成歷程的基礎上,運用文獻学方法,對中古時期(指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區文人詩歌傳播問题,作了细緻的專题研究,發現如下兩種現象:1.敦煌舆内地之間的文人詩歌交流,是自東向西的單項流傅,且吐蕃時期中原文人詩向敦煌的流傅,極有可能是中斷的。2.中原文人詩傅入敦煌以後,其接受群體不斷擴大、流傳範圍不斷擴展,個别文化素養較高的敦煌本地人士,甚至掌握了詩歌創作技能,並從事到了詩文学15.7万字 - 会员
跟着诗词游浙江:钱塘江诗路
本书是“跟着诗词游浙江”书系之“钱塘江诗路”卷。钱塘江诗路是一条以“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为主线的带状文化旅游路线,这条线路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底蕴深厚,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偏爱之地,沿线留下了1000多首唐诗宋词。本书以诗为起点,以路为依托,以场景、故事和风物为叙述载体,记录蕴含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生活空间中的浙江人文风韵,同时梳理了诗路沿线的旅游攻略(文学3.6万字 - 会员
濓溪风雅
本书在古今已有濂溪学文献的基础上,对濂溪学诗歌进行补遗。具体搜集了五类文献仔细检索,一是学界已有濂溪学文献;二是各相关地方历代方志;三是古代诸儒别集与总集。这三类中,优选古人别集刻本,次选古人总集、丛书、类书刻本,再次选其影印本,最后选当代人编纂的总集、丛书、类书。为行文简洁,各底本均简称之,注于篇末。第四类是韩国诸先生的诗文集,均来自两套堪称韩国四库全书的大型丛书——《韩国历代文集丛书》《韩国文文学1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