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3 17:42:31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
前言
第一篇 访谈篇
一 美国城市如何解决保障房问题?
去加州伯克利看一看
伯克利市议员谈可承担性住房措施
伯克利市:三十年租金控制“得与失”
伯克利:让穷人租得起市场房子
伯克利:高房价中“补人头”可行吗?
伯克利要卖掉公共住房
公共住房制度可行吗?
伯克利公共住房失败的教训
保障房责任移至私人部门,导致美国流浪汉增多
开发商建保障房需要得到政府支持
开发商建保障房的难题:如何长期可承担?
提供包容性保障房是开发商责任
发展社会住房是解决穷人住房的根本出路
发展住房合作社,解决穷人住房问题
伯克利:非营利组织住房成主流
美国非营利组织如何建房?
社区土地信托让住房永久可承担
对地租重新分配,让老百姓住得起房
我们想建什么样的社区?
我们想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伯克利如何超越美国剩余福利模式?
调研后记:马秀莲博士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连载,介绍美国城市如何解决保障房问题
二 社会组织如何提供保障房?
一场非营利的盛宴
保障房:小即是美
美国公共住房项目失败的背后
一场从商人手上打捞保障房的保护战
美国非营利住房的兴起:政府+社会合力的结果
政府掌舵,非营利划桨
住房非营利成世界趋势
社区发展公司:一个组织制度创新
不会被拆掉的贫民窟
非营利机构应像大企业一样运作保障房
通过中介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从对立到伙伴
分权式福利国家与非营利组织发展
构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内部市场
美国PPP模式提供保障房
多元主体竞争下的企业提供
政府直接提供,真的不行吗?
调研后记:马秀莲博士继续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连载,介绍美国社会组织如何提供保障房
第二篇 案例篇
一 哥伦比亚角公共住房项目
公共住房梦想与光荣
参考文献:
哥伦比亚角治理及对我国保障房建设的启示
二 伯克利公共住房
美国公共住房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教训
第三篇 历史、评论篇
凯瑟林·鲍尔:一位住房改革实践者
从政治经济学到新公共管理
引言
一 美国公共住房制度演变及案例
从政府直接提供到PPP
一 导言
二 从直接政府到PPP:变迁的逻辑
三 美国保障房PPP实践及绩效
四 对中国的启发和借鉴
科学规划,促进我国保障房社区可持续发展
一 不单要建房子,更要建社区
二 科学选址,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
三 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 严格准入,采用混居模式
五 多方主体共建共管
准市场还是准等级?
二 文献研究
三 数据与方法
四 实证案例:上海与北京
五 结论与讨论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