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1 19:55:48
封面
版权信息
百年《文选》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代序)
第一部分 《文选》文本研究
论《赭白马赋》
多与一:杂体与总集——《杂体诗三十首》之选人命题与《文选》之诗体别裁
“诡辞”以见义——论《太史公自序》的书写策略
从《喻巴蜀檄》到《难蜀父老》
再读《报任少卿书》
关于《幽通赋》曹大家注的学术性所在
旧题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辨伪
《洛神赋》 :幻觉体验与赴水隐喻
《文选》“张茂先《女史箴》”与两晋的箴文书写
《文选》“符命”类名诠解
《文选》李善注“再见从省”义例探微
王粲《七哀诗》二题
论刘令娴和她的诗
《文选》录文篇题的流动性与稳固性——以“赋”类几篇作品为例
再论《文选》的编纂问题
亡佚还是失收——《文选》未收阮瑀的表檄等原因管窥
论孙绰《游天台山赋》有无色空思想之近源及意义
《文选》咏史诗新探:历史记忆与左思《咏史》
都邑、游览与文学主题的新变——从《登楼赋》《芜城赋》谈起
《文选·陶征士诔并序》“文取指达”说平议
第二部分 《文选》学史研究
从现代《文选》学史的角度看曹道衡先生的《文选》研究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缅怀曹道衡先生的提携指导
永远的怀念——忆曹道衡先生
王运熙的《文选》研究
傅山《文选》第三意义阅读法——创造性阐释示例
刘咸炘文选学新方法的启示及其开展——论“双文学”的建构
日本《文选》学的新成果——读日本新出的两种《文选》学新著
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与当代“文选学”发展史——以历届“文选学”年会论文为研究中心
何以妖孽:清代民初《文选》派的一个考古学考察
朱绪曾《〈玉台新咏〉与〈文选〉考异》小笺
黄侃——现代文选学创立者
王同愈批校《文选》述略
《文选》萧氏家学钩沉
王念孙《读文选杂志》志疑
奥地利汉学家赞克的《文选》德译初探
第三部分 《文选》文献学研究
《文选》用《汉书》证
新出墓志所见《文选》注者李善世系事迹考述
读《文选集注》札记
宋玉《九辩》的语音技巧
《文选》的语料价值
论正德本《文选》音注的声调系统特征
《文选·两都赋》题下李善注辨证——兼论李善题注之适用度与整体观照及潜意识诸问题
宋明州刊六家注《文选》发微
从《文选》李善注论《列子》并非伪书
《文选集注》中江淹《杂体诗》的研究价值——兼论先唐文本研究的方法
汉代文赋校释拾零
《文选》李善音注的版本演变——从敦煌本到胡刻本
从“母本”到“变本”:萧《选》旧貌之构建尝试——以敦煌善注写本与日藏白文古钞的对校为中心
尤袤本《文选》的刊刻及选学价值
李善注引《论语》及各家注考论
《文选》李善注引《汉书》刍议
李善《文选注》引书义例考
《文选集注》传入日本后的流传与保管——以金泽文库所藏《文选集注》为中心
从蒙古国发现《封燕然山铭》来考察《昭明文选》的文本变迁
第四部分 《文选》与先唐文学史研究
竹林之游分期考
《文选·王简栖头陁寺碑文》及寺碑文论
从“五柳先生”到“六一居士”——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处世心态
汉魏六朝“诗赋”整体论抉隐
两汉辞赋文明与文集“首赋”体制——兼释萧统《文选》“甲赋乙诗”问题
汉魏六朝诗歌韵脚字异文校考
喉转、胡笳与长啸——对繁钦《与魏文帝笺》和成公绥《啸赋》的音乐学阐释
[附录] 陆云笔下的曹魏遗音——说《为顾彦先赠妇往返》四首其四的音乐描写
邹、枚谏吴王书文本生成考辨
试论中古辞赋与奏议的关系
《文选》“难”体与先秦“语”体——兼及“对问”“设论”的文体溯源
《文选》科举学引论
六朝时期今鄂湘地区诗歌创作考论
由《古风》组诗看李白创作、编集对《文选》的因与革
梁陈之际的文学典籍流传——以建康、江陵及襄阳三地为中心
江淹创作所体现的文体分类意识
阮籍《咏怀》诗旨趣探微
《文选颜鲍谢诗评》与方回的六朝诗学观
早期总集的生成与演进:从《邺中集》到《文章流别集》
诗与杂传:陶渊明与魏晋《高士传》
谶纬思想与东汉明、章之际的礼乐改革
文体侧重与文学史观——从文体角度论《文心雕龙》《诗品》《文选》文学史判断之不同